中国数字经济中区块链技术的监管与创新平衡
1.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与区块链监管背景
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底层技术的有力支持下蓬勃发展。这些技术革新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金融的普惠性。然而,区块链应用的多样性导致了对特定分支应用领域的不同监管态度。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区块链综合监管框架逐步建立。区块链作为金融科技行业中日益适用的技术,在中国众多金融科技公司中经过了反复试验。为了实现区块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适度监管是必要的。中国的区块链监管框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 刚性法律法规:针对区块链相关的绝对禁止领域,如点对点(P2P)借贷、首次代币发行(ICO)和加密货币。
- 灵活监管机制: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监管沙盒),在选定城市实施,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指导。
中国金融科技监管基于以下原则:
1. 不得违反金融安全的刚性底线,明确创新的底线。
2. 设置灵活边界,平衡金融安全与效率,利用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方法,让公众参与金融科技治理,为金融科技创新创造理想的发展环境。
2. 区块链相关金融科技应用领域的刚性法律法规
2.1 严格禁止领域
- 加密货币 :在中国,加密货币被严格禁止。由于其价格波动大、价格机制易操纵以及交易匿名性,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投机攻击会扰乱金融系统的稳定,匿名性还会引发恐怖主义融资、洗钱、逃税等网络犯罪活动。
- ICO :同样因缺乏行业认证和评估机制、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