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玻璃基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液晶显示(LCD)技术的发展历程中,玻璃基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早期的笔记本电脑应用到如今的大型电视和各种便携式设备,玻璃基板的技术不断演进,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1. 玻璃基板技术的早期发展
早期,笔记本电脑是玻璃基板的主要应用场景。康宁1737玻璃的出现,显著减轻了笔记本电脑中基板玻璃的重量,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更大尺寸基板的发展。由于重量减轻,自动化处理变得更加容易。到1737玻璃推出时,0.7毫米的基板厚度逐渐成为主流,低密度特性也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此外,该玻璃的另一个意外优势在于玻璃表面与薄膜晶体管(TFT)之间界面的坚固性。在第二代玻璃基板的开发中,客户为了降低大型笔记本面板栅极线的电阻,沉积了高应力的难熔金属薄膜,而康宁1737玻璃固有的高晶格强度为这些薄膜提供了更可靠的界面。
20世纪90年代末,康宁开始与面板制造商进行有组织的合作,开发EAGLE2000®玻璃。其开发目标是继续优化玻璃的关键性能,将密度降低至2.4克/立方厘米,热膨胀系数降低至3.2 ppm/K。尽管当时没有人预见到第十代3平方米的平台,但行业明确表达了对能够进行高通量处理的超大型基板的需求。EAGLE2000的基本规格设计具有足够的余量,能够满足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AMLCD)的扩展需求,远超显示行业的预期。
如今,最先进的LCD玻璃基板是经过高度工程设计、具有高价值的特殊玻璃组合物,如EAGLE XG1,它是EAGLE系列的延伸,是一种环保型玻璃基板,不添加重金属或卤化物。
2. 向更大尺寸基板的发展
非晶硅TFT - LCD凭借其可扩展性和多功能性在显示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在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