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优化工具中的概念形成
1. 引言
设计优化旨在识别满足设计目标且符合设计约束的最优设计方案。这一过程涉及一些知识密集且易出错的任务,如问题表述、算法选择以及使用启发式方法提高优化效率等。许多设计优化工具专注于收集各种数学规划算法,并为用户提供使用这些算法解决设计问题的途径。例如,Matlab Optimization Toolbox 3.0 包含了线性规划、二次规划、非线性优化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等多种功能。
然而,选择合适的优化器成为设计优化过程中的瓶颈,因为解决一个设计优化问题所涉及的优化周期数量会影响效率。设计师通常依靠经验来完成这项任务,但这种手动过程存在局限性,可能导致次优设计方案,从而产生低效设计。为了提高效率,基于知识的设计优化系统被开发出来,但这些系统仅基于预定义的知识对设计变量做出反应,无法充分应对设计过程的动态变化。
本文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捕捉设计工具使用知识的计算模型,以帮助工具的未来使用。具体来说,我们介绍了一种使用情境化代理(situated agent)包裹设计优化工具的方法,并通过代理、设计问题和工具使用之间的交互来构建概念。
2. 概念形成
2.1 情境化概念形成
情境性(Situatedness)涉及上下文、观察者的经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境性认为“你在做事情时所处的位置很重要”。概念形成过程可以看作是代理对其经验进行时间排序的方式,这被称为概念协调(conceptual coordination)。
一个概念通常是由先前发生的分类(C1)与当前活跃的分类(C2)相关联而形成的。例如,在图 1 所示的情境化概念学习过程中,感知类别 C1 对感官组织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