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瑞典城镇与海关租赁公司的纷争:一段被忽视的历史
在18世纪的瑞典,海关服务的组织形式引发了一场激烈且持久的政治纷争。这场纷争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瑞典的政治格局、城镇发展,还为我们理解早期现代国家的构建过程提供了独特视角。
海关服务私有化的开端
1723年,瑞典议会(Riksdagen)曾就将海关服务外包给私人的可能性进行辩论,最终决定将海关保留在国家行政体系内。反对私人海关租赁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这种解决方案会使国内城镇处于不利地位。然而,1726年国王签署了“一般海关租赁”(generaltullarrende)合同,将海关服务外包给了新成立的一般海关租赁公司(Generaltullarrendesocieteten),该公司由私人股东组成。这并非瑞典海关在早期现代时期首次外包,自17世纪初以来,海关管理就在私人租赁和政府管理之间摇摆,但1726年的租赁是这一时期最广泛的海关服务私有化举措。
这种使用私人公司征收国家税收的解决方案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引发了议会的激烈辩论。该公司多次受到审查,但一直存续到1765年,议会废除合同并将海关服务交回王室管理。
纷争的根源与表现
这场纷争的根源在于海关问题既是地方问题,也是国家问题。海关和消费税的实际操作在城镇中进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镇居民,尤其是商人和工匠,经常与私人海关公司雇佣的海关官员发生冲突。整个18世纪,瑞典城镇与海关租赁公司之间冲突不断,城镇方面指责海关租赁公司违反了与王室的合同,对城镇及其居民产生了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冲突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规则强加 :海关租赁公司在未获得城镇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