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并行训练:参数服务器与All-Reduce架构解析
在数据并行训练领域,参数服务器和All-Reduce是两种主流的训练范式。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范式的特点、实现方式以及相关操作步骤。
1. 参数服务器架构的问题
在参数服务器架构中,节点分为参数服务器和工作节点(Worker)。当分配更多节点作为工作节点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更多的工作节点意味着需要同步更多的数据,由于参数服务器数量减少,通信带宽降低,从而导致通信延迟增加。另一方面,更多的工作节点会提高训练吞吐量。
在给定节点数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参数服务器和工作节点的最佳比例。更多的参数服务器意味着较低的通信延迟,但训练吞吐量也会降低;而更多的工作节点则意味着较高的通信延迟,但训练吞吐量会提高。
此外,参数服务器架构还引入了较高的编码复杂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需要显式定义 Worker() 和 ParameterSever() 对象,并在这些对象中实现额外的函数。
- 需要显式定义工作节点和参数服务器的通信句柄/指针。并且,如果硬件环境发生变化(例如参数服务器数量、工作节点数量、节点间的网络拓扑结构改变),还需要反复实现数据传输协议。
由于这些缺点,人们倾向于转向另一种数据并行训练范式——All-Reduce。
2. All-Reduce架构
All-Reduce架构摒弃了参数服务器的角色,每个节点都是等价的工作节点。这种全工作节点的方法直接解决了参数服务器架构的两个主要缺点:
- 不需要确定参数服务器和工作节点的比例,将所有节点都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0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