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计算对自然计算美学的意义探索
1. 计算美学的发展与现状
计算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928年,G.D. Birkhoff就引入了审美度量(M)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秩序(O)与复杂性(C)的比率:M = O/C。1964年9月,日本艺术哲学家H. Kawano发表了第一批计算机生成的作品。如今,存在多个致力于计算美学研究和推广的协会,如图形、可视化和成像计算美学协会(CAe)以及国际数学与计算美学协会(IS - MCA)。其中,IS - MCA涉及的主题和子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器人运动设计、艺术杰作分析、科学理论构建与推理以及软件设计等。
然而,这些协会几乎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具有美学设计的对象或对对象进行美学设计上,尽管设计对象的范围从汽车到科学理论十分广泛,但这种关注点显得有些片面。
2. 不同视角下的计算美学观点
- Akiba的自然计算美学 :Akiba提出了“自然”的计算美学。他从康德《判断力批判》中挖掘出更广泛的美学范畴,指出自然计算中“ harnessing ”(利用)的概念是康德美学的一种延续,为自然计算美学提供了可能性。其核心目标是在自然中发现美,既增进我们对自然的理解,也让我们更加明确应如何在自然中生活。
- Goan等人的观点 :Goan等人基于G. Bateson的学习理论和J.J. Gibson的环境空间概念,通过艺术博物馆的精心工作坊展示,提出可以通过从图形 - 背景反转感知的逻辑类型提升到图形 - 图形转换,来感知地面 - 地面转换和表面布局。同时,这也对Akiba的自然计算美学观点和自然计算中的“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