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设计与实现:从波有源滤波器到拓扑仿真
1. 波有源滤波器的基础与实现
1.1 差分反相放大器与反相放大器
首先,我们来看差分反相放大器和反相放大器的相关内容。对于反相放大器,输出电压 $V_{out}$ 的表达式为:
$V_{out} = -\frac{Z_2}{\frac{1}{sC_1}}V_{in1} - \frac{Z_2}{R_1}V_{in2}$
其中,$Z_2 = \frac{R_2}{R_2C_2s + 1}$。
当选择 $R_1C_1 = R_2C_2 = \tau$ 时,可得到:
$V_{out} = \frac{\tau s}{\tau s + 1}V_{in1} - \frac{1}{\tau s + 1}V_{in2}$
通过与方程(9.27)对比,发现图 9.18 所示的电路可用于实现对应串联电感的波二端口。
1.2 单端放大器转换为差分输出
利用上述技术,可将单端放大器转换为具有差分输出端口的全差分运算放大器。需要两个这样的电路,分别用于 $B_1$ 和 $B_2$。图 9.19 展示了差分波二端口的实现,这里反转了输出电压以补偿方程(9.36)中的负号。不过,这种实现方式的一个缺点是需要匹配四个时间常数 $\tau$。
1.3 波有源滤波器的设计示例
以实现一个三阶 LC 梯形网络的有源波滤波器为例。图 9.20 给出了参考滤波器,通过表 9.1、9.2 和 9.3 可确定对应的波二端口。由于所有波二端口的端口电阻选择相等,这些二端口可直接连接。图 9.21 和 9.22 分别展示了波有源滤波器及其实现。输入信号是电压波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