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主义:解决道德冲突的最优原则
1. 契约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分歧
在探讨道德决策时,契约主义和功利主义常常存在不同观点。以一个关于初级商品分配的例子来说,有两种行动方案 A1 和 A2。从功利主义角度看,A1 能为更多人创造更多的总体幸福,其总和达到 65,而 A2 只有 16。但从契约主义角度,A2 改善了最不利者的状况,最不利者的数值从 -60 提升到了 5。这体现了契约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改善他人的状况而使一个人的状况变差是错误的。
这里所衡量的是诸如健康和基本资源等初级商品,而非奢侈品和财富。从契约主义观点来看,将财富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并非道德错误,只要不导致暴力或限制机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家对富人征收更高比例的税,并为穷人提供更多补贴在道德上是可接受的。
2. 最大最小原则(Maximin)
2.1 原则的提出
罗尔斯认为,处于原初状态的所有理性且自利的人会采用“最大化最不利结果”的决策规则,即最大最小原则(Maximin)。但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这个规则,而不是“最大化最有利结果”(Maximax)或“最大化结果总和”(Maxisum)呢?
2.2 原初状态下的决策依据
有一种解释与原初状态的方法有关。如果人们在原初状态下没有关于商品分配和人口数量的信息,那么最大化最小值符合他们的自身利益。
2.3 预期价值规则
根据标准决策理论,自利的决策者通常会使用预期价值规则。以一个掷骰子游戏为例,游戏成本为 10 美元,掷出 4 可赢得 120 美元,掷出其他数字则无收获。不玩游戏的预期价值就是节省的成本 10 美元;而玩游戏有六种可能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