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论与合作问题的深度剖析
在探讨道德理论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和观点。就像观察一个人在感情中的选择,能让我们对道德判断背后的真正因素有更深入的理解。
道德判断的理性化
想象有一个人在约会时,她对不同人的评价各不相同,有人幽默风趣,有人则不尽人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她喜欢的人都异常高大。经过多年的多次约会,她从未对身高低于六英尺四英寸的人表示满意,也从未拒绝过高于这个身高的人。这表明,她所谓基于智慧、魅力和善良的判断,很可能只是一种理性化的表现,实际上她有身高偏好。
同样,在道德判断中,如果我们能找到比人们给出的理由更好的解释因素,那么这些理由很可能就是理性化的产物。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同性恋的直觉反感与他们的厌恶敏感度有关。当被问及反对同性恋的原因时,人们可能会提及宗教教义、违背自然或导致社会问题等,但这些理由可能并非真正的原因。
道德理论也可能是理性化的结果,是为了证明我们进化出的道德语法的输出而创造的虚构内容。不过,理性化也有积极的一面,它促使我们制定出一致的原则,将道德语法延伸到伤害模糊或需要权衡的情况中。
道德判断的自动与手动模式
道德判断就像相机的设置,有自动和手动模式。自动模式下,我们的道德判断是由进化出的道德语法快速产生的,周围还会围绕着一些理性化的内容以保持一致性。在大多数普通情况下,这种自动模式就像相机的自动设置一样,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无需我们过多思考。
然而,当遇到伤害模糊或道德困境时,我们就需要切换到手动模式。这意味着我们要理解道德语法的目的,并超越它。理性化者往往无法检验自己的道德原则,因为他们无法承认驱动自己决策的工具性目标。一旦我们认识到规范理论是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