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驱动开发(FDD)全面解析
一、FDD的起源与概述
特性驱动开发(Feature Driven Development,FDD)是在1997年至1999年期间,由Jeff De Luca带领的团队在新加坡的大华银行(United Overseas Bank)创建的。这一工作建立在Peter Coad早期的研究基础之上,Peter Coad提出了特性定义和特性列表的概念。FDD融合了过去30年软件开发中许多已有的最佳实践,同时还加入了Coad提出的新观念,以及在同一项目中发展起来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进步成果——原型(Archetypes)。原型后来促使Peter Coad开发了领域中立组件(Domain Neutral Component,DNC),这一组件被广泛认为是FDD的一部分。
FDD将这些软件开发技术整合到一个基于细粒度跟踪和指标分析的管理控制结构中。从本质上来说,FDD是一种软件管理方法,而非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它并不宣称引入了任何新的软件开发方法,而是通过创新的管理技术,充分利用了一代行业专家的最佳实践。
二、FDD的实践经验与可重复性
作者有幸参与了新加坡的团队,并在4年时间里,与3个不同的开发团队在爱尔兰和美国的多个州开展了FDD项目。在不同的技术、行业以及来自不同文化、教育背景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中运行这些项目。作者的经验表明,FDD支持Jeff De Luca和Peter Coad所宣称的可重复性,并且可以在组织内部和不同组织之间进行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可扩展的敏捷方法和可重复的敏捷方法。在过去5年里,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许多FDD项目,有证据表明FDD是有效的,并且效果可预测。
然而,一些敏捷方法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