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产中的瓶颈、质量与批量大小优化
在软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因素,如瓶颈环节、质量问题以及批量大小等。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对于提高软件生产的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1. 识别瓶颈
在软件生产系统中,瓶颈是指系统中生产速率(R)最低的流程步骤。例如,在图 9 - 2 所示的系统中,系统测试的本地生产速率为每月 30 个单位,限制了整个系统的生产速率(R)。其他部分的生产速率可能更高,但在这些地方投入的努力可能会被浪费。如果开发经理让其他部分以最大产能运行,库存将在系统测试前堆积。
可以通过跟踪每个流程步骤的库存水平并监测其趋势来识别系统约束。库存水平的增长往往暗示着存在瓶颈。
使用累积流图也能帮助识别瓶颈。如图 9 - 3 所示,在一个敏捷软件生产系统中,系统和产品测试(显示为单个条形)被阻塞,库存开始增长。到第 7 周时,测试环节明显出现了库存积压。这应立即引起管理层对问题的关注,可能是编码环节输出的质量不佳,也可能是测试环节本身就是瓶颈,或者两者皆有。
库存(V)是一个领先指标,比前置时间(LT)更能及时反映问题。在图 9 - 3 的示例中,通过监测 LT 可能要到第 10 周才能观察到趋势,而监测 V 至少可以提前三周发现问题。
2. 瓶颈的真实成本
当瓶颈环节的产能受损时,会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如果系统测试部门是瓶颈,由于服务器故障导致测试环境丢失 2 天,整个系统测试团队将闲置 2 天。传统成本会计可能认为损失是运行系统测试部门 2 天的成本,但吞吐量会计则认为损失应按失去的吞吐量价值来计算。
假设一个月有 20 个工作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