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的多变量模糊控制:原理与优化方法
1. 多变量控制概述
在工业领域中,多变量控制是一个关键问题。许多情况下,需要同时控制多个变量,而且交叉耦合的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大多依赖于待控制系统的精确量化模型,但对于复杂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模型并非总能获得。因此,针对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有效智能控制方法,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2. 复杂度降低方法
2.1 规则库简化
当通过提取专家知识形成语言规则,或者根据数值输入输出数据构建多变量模糊规则库时,为了满足规则库的完整性标准,所得到的模糊规则库需要覆盖整个模糊输入域。这可能导致规则库中包含一些实际无法实现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被移除,以降低复杂度和计算时间。另外,由数值输入输出数据构建的模糊规则库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冗余,表现为高度重叠的模糊集。相似的语言概念可能由多个模糊集描述,这些模糊集可以合并为一个。规则库简化标准可以通过手动检查或数据驱动的方法来确定,具体如下:
1. 模糊集融合 :如果某个变量的两个模糊集之间的接近程度超过阈值限制,它们可以融合为一个模糊集。阈值 ( l \in (0, 1) ) 表示特定前提变量进行合并的程度,由用户指定。 ( l ) 值越低,可以合并的模糊集(语言项)就越多。两个模糊集的接近程度通过它们交集的基数除以并集的基数来确定,公式为:
[ c(A, B) = \frac{ | \min(\mu_A(x), \mu_B(x)) | }{ | \max(\mu_A(x), \mu_B(x)) | } ]
例如,在图 11.1 中,变量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