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中的故事点、速度与燃尽图运用
1. 范围与进度衡量
在协助团队实施敏捷方法时,部分团队成员难以理解用故事点“估算”用户故事。这与理解故事点所带来的相对规模有关,有些成员(包括管理层)希望将故事点与天数或小时数对应起来。实际上,使用“估算”一词会让人联想到传统的以进度为衡量标准(小时、天、周、月、年)的估算方式。
在敏捷开发中,建议用“规模”来衡量用户故事,因为这与所构建的功能量相关。这不仅仅是语义上的区别,它使我们摆脱以进度为王的传统思维,转向更重要的范围关注。对客户而言,功能才是有价值且愿意为之付费的,虽然进度和范围之间总会有取舍,但满足客户需求范围并提供价值的可用软件更为重要。
以下是相关要点总结:
- 故事点是一种抽象的范围衡量方式,专注于工作本身,不宜用小时和天等进度衡量方式,而应使用故事点来表示工作的数量和复杂性。
- 敏捷开发旨在根据为故事构建的功能确定工作的单位规模,范围是基于工作量和工作复杂度的进度衡量标准。试图用进度衡量范围就像方枘圆凿,最终需要范围(故事点)和进度(每个冲刺的长度)来了解团队的工作节奏(速度)。
2. 故事点
故事点是一种相对衡量方式,用于表达功能量和工作复杂性。每个团队会根据自身的工作类型、技能和经验,以及对小、中、大规模工作的个人认知,创建自己的故事点规模框架。所以,管理层不应比较不同团队的故事点速度。
这种相对规模框架使关注点从实际的进度衡量(小时或天)转移到描述功能与其他功能相比的规模和复杂性上。如果熟悉功能点,故事点的作用与之类似,都是试图确定工作的单位规模或范围。
以下是相关要点总结:
- 故事点规模框架是每个团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3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