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隐私保护与联邦学习全解析
1. 差分隐私保护的分布式数据聚合
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希望能为用户提供强大的隐私保障。要创建一个以隐私为先的安全聚合器,需要确保软件和硬件的高度安全性,限制访问人员数量。同时,采用加密的网络通信,并评估加密计算是否有助于提升隐私保护。
在进行数据聚合时,使用差分隐私机制是关键。这意味着要限制每个用户的贡献数量,这对独立同分布(IID)问题有积极影响,但可能会使我们对异常值的了解减少。
以下是聚合器内部的数据处理流程:
1. 数据收集 :更新数据从存储端点传来并在聚合器处收集。根据系统的信任级别,这些更新可以是加密形式,并使用加密计算进行处理。
2. 设定阈值 :由于可能存在参与者退出的情况(如设备失去连接或出现错误),需要设定一个阈值。当达到该阈值时,聚合计算开始。
3. 初始计算 :为满足差分隐私保证,首先要进行裁剪或边界设定,可以在设备收集数据之前或对响应数据进行操作。
4. 聚合操作 :如果数据是加密的,可以使用加密计算进行聚合;否则,使用普通的明文聚合机制。
5. 添加噪声 :聚合完成后,由于已知敏感度,可以添加集中式差分隐私噪声。如果使用了加密,此时进行解密操作。
6. 结果输出 :最终结果从聚合器输出,流向分析环境。
与集中式数据收集系统相比,这些系统虽然增加了一些复杂性,但提供了极强的隐私和安全保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