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辐射与剂量测定的历史:从原子弹到比基尼事件
早期原子弹研究中的不平等与探索
1945 年 8 月 24 日,一名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受辐射的女演员在东京帝国大学医院去世,此时“原子弹伤害”这一术语被创造出来。然而,在联合委员会中,日本和美国科学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美国科学家违背日本科学家意愿获取大量医疗记录和标本,这些资料被送往美国武装部队病理研究所,直到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美国科学家发表相关论文后才归还日本。同时,在占领时期,日本科学家发表关于原子弹伤亡的学术文章也受到限制。
美国于 1947 年在广岛和长崎设立了原子弹伤亡委员会(ABCC),研究原子弹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日本国立卫生研究院于 1948 年加入该研究项目,并设立了原子弹效应研究所作为日本方面的对应机构。ABCC 的主要研究项目之一是 1950 年开始的寿命研究,旨在通过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原子弹幸存者的终身健康影响,主要目标是研究原子弹辐射对死因和癌症发病率的长期影响。该研究选取了约 10 万人(7.3 万原子弹幸存者和 2.6 万未暴露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后续研究对象增加到 12 万人。不过,这项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950 年之前去世的个体未被纳入普查,部分“未暴露个体”实际上也受到了原子弹辐射。
| 事件 | 时间 | 详情 |
|---|---|---|
| “原子弹伤害”术语提出 | 1945 年 8 月 24 日 | 一名广岛原子弹辐射女演员去世后提出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