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张文俊(深圳大学)
参考教材:《数学文化赏析》
目录
五、庞加莱猜想(佩雷尔曼于2006年证明,目前七大难题中唯一解决的难题)
六、黎曼猜想:“素数不仅有无穷多个,而且这无穷多个素数以一种微妙而精确的模式出现。”(尚未解决,与素数相关)
01 数学之魂
一、数学的对象与内容
恩格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1)对象:万物之本——数与形(科学数学两大柱石、万物共性和本质、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二者有密切联系)
①形的变化
②量的增减
(2)内容:万物之谜,万事之理——研究共性、本质、规律(数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发现本质,揭示规律,建立联系,寻求共性
①不变性:动中有静,变中有恒,乱中有序,异中有同,情中有理,理中有用
②分类
概念:事物分类→共性
结论:定理、公式、法则
二、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1、数学建立的程序
(1)数学发展阶段
①创新过程阶段
②理论建立阶段
③应用阶段
2、数学建立的方法
(1)分类研究:按对象属性分类,逐一研究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积零为整
(2)化归方法
(3)类比方法
(4)归纳方法
(5)抽象化
(6)符号化
(7)公理化
(8)最优化
(9)模型化
三、数学的特点与地位
1、起点:概念的抽象性
(1)抽象功能:找共性、抓本质
(2)数学抽象的特点:
a、只关注数与形
b、层层加深,逐级提高
c、本身几乎完全周旋于抽象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
数学中概念或定义的形成主要是分类、抓本质、抓共性的结果
2、过程:推理的严密性
(1)合情推理:
归纳(个体→群体;特殊→一般;创新性)
类比(从一般到特殊、一个个体认识另一个个体)……
(2)演绎推理(收敛性思维)
a、从少数已知事实出发,导出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
b、能够保证数学命题的正确性,使数学立于不败之地
c、可以克服仪器、技术等手段的局限,弥补人类经验之不足
d、使人类的认识范围从有限走向无限
e、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构建理论的有效形式
3、结论:结论的确定性
演绎推理→逻辑上具有确定性、可靠性(不确保唯一性)
4、结果:应用的广泛性
5、数学的地位:基础性、普适性、可靠性
题目:
02 数学之功
一、数学的功能
1、实用功能:万物之本(普适可靠,普适源自对象,可靠源自方法)、生活助手(计算、测量)、科学之母、科学之仆
2、教育功能:知识、工具、能力(智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敏锐、善于归纳、洞悉本质、理性数学思维)、文化
3、语言功能:符号、公式、法则、定理、方程……
三大特点:简单化、清晰化、扩展化
4、文化功能
(1)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推动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
(2)长期积累沉淀,升华人类的精神和品格
①是人类创造并且传承下来的知识、方法、思想
②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③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推动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与其他文化关系密切
数学文化内涵:知识性成分(数学知识)、观念性成分(数学观念系统)
二、数学的价值
1、教学与个人成长:科学素质(数学)、人文素质(文学)、艺术素质(形体感官)→真善美
(1)数学意识
(2)数学语言:符号化、模式化
(3)数学技能:方法、手段
(4)数学思维:
抽象性(发现本质、共性)
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逻辑性(演绎推理,精细严谨)
模式化(本质共性→建立模型)
2、数学与人类生活
(1)提高效率 例:20升水洗衣服
(2)解释疑问 例:四条腿(等长)的椅子一定能在不平整的地板上放稳
(3)理智判断
(4)科学决策
3、数学与科技发展
(1)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模型描述自然)
(2)数学是科学的圣母(思维孕育科学)→经典力学、相对论、奇性理论、生命科学、拓扑学、数量遗传学、流行病学……
(3)数学是科学的女仆(工具服务科学)→地质勘查、污染问题
4、数学与社会进步
(1)数学工具是促进物质文明的重要力量(例工业革命)
(2)数学理性是促进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例如公理化思想)
(3)数学美学是促进艺术发展的文化激素
03 数学之旅
一、数学的分类
1、纵向——历史
(1)初等数学和古代数学(16世纪以前):
古希腊时期建立的欧氏几何学;
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算术;
13-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代数方程等
特点:常量数学
(2)变量数学(17-19世纪初)
①17世纪,法国笛卡尔建立解析几何(起点)
②牛顿和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标志)
特点:数形结合,从静态到可以研究运动,从逻辑到代数
(3)近代数学(19世纪):第二次数学危机
分析严密化:极限理论
代数抽象化:解的存在性、个数、结构问题→阿贝尔:五次代数方程通用的求根公式是不存在的→伽罗瓦群论
几何非欧化
(4)现代数学(20世纪)
起点: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23个数学问题
特点:分支增多,交叉增强
基础:Cantor集合论
特征:单变量到多变量、低维到高维;从线性到非线性;局部到整体,简单到复杂;连续到间断,稳定到分叉;精确到模糊;计算机的应用
趋势:交错发展、高度综合、逐步走向统一;边缘、综合、交叉学科与日俱增;数学表现形式、对象和方法日益抽象化
2、横向——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与方法
基础数学:代数、几何、分析
应用数学:研究数学的应用、可以应用的数学
计算数学:研究计算方法,涉及到近似计算与优化
概率统计:研究随机科学
运筹与控制论:管理
(2)自然现象:确定现象、随机现象、模糊现象、可拓现象
(3)数学功能角度:
度量→几何(拓扑结构)
计算→代数(代数结构)
统计→统计
比较→分析
二、数学分支发展概况
1、几何学通论:对空间本质的认识论
研究对象:“几何物体”、图形的几何量,空间形式的抽象化
研究内容:各种几何量的关系与相互位置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思辨方法→解析方法→向量方法(向量几何:不依赖坐标系的解析几何)→微积分方法……
2、代数学大观
初等代数学:研究实数、复数,中心问题→解的存在性、个数、结构问题
高等代数学:
线性代数:方程未知量增加,次数保持一致→矩阵、行列式、向量……
多项式代数:未知量个数不多,次数很多→方程论
任何多项式方程在复数范围内都有解
3、微积分大意:
研究对象:函数
研究工具:极限
研究内容:函数积分、函数微分、微积分基本定理(联系微分和积分的桥梁)
4、随机数学与模糊数学
随机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模糊数学:模糊集合
三、数学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实用:第一动力,社会需要 几何、微积分、概率论
2、科学:自然现象合理结构 图论、拓扑学、复变函数
3、哲学:智力好奇心、纯思维强烈兴趣 数论、非欧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