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期望与现实情境的关联探讨
1. 期望实现的判断标准
期望是否实现不能以满足感(或其他第三方事物)为标准。我们常思考思想和事实不同,但会将描述事实的想法称为思想,将验证思想的情况称为事实。然而,若将“……是事实的想法”这一表达视为描述,其实并未真正解释清楚,因为这种描述本身就预设了思想的本质,它涉及未发生的事实,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期望的实现并非是出现某个除“期望的实现”之外还能有其他描述的第三方事物,比如满足感或喜悦感等。例如,期望事件 p 发生,这与期望该期望得到实现是同一回事;若判断有误,那么期望 p 发生和期望该期望的实现发生则是不同的。
以下是相关要点总结:
- 思想与事实的关系 :思想和事实不同,但我们对它们有特定的称呼方式。
- 期望实现的本质 :不是由第三方事物决定,期望本身和期望的实现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2. 期望与相关现象的区别
当期望的事情发生时,常伴随肯定(或满足)的现象,但这一现象是否与期望的发生相同并不明确。比如玩捉迷藏时,期望找到顶针,找到时会有满足的表现或感受,但对这种满足现象的期望和找到顶针的期望是完全分开的。不能因为发现不满足现象在找到顶针后消失,就认为不满足现象就是寻找顶针的期望。
下面用 mermaid 流程图展示这一关系:
graph LR
A[期望找到顶针] --> B[找到顶针]
A --> C[期望满足现象]
B --> D[产生满足现象]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