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类别 | 度量项 | 描述 | 采集途径(建议) | 度量频率 | 度量单位 | 分析方法 | 数据存储方式 |
工作量 | 需求开发工作量 | 需求阶段的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等活动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需求开发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系统设计 | 数据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计划与实际)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系统设计工作量之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编码实现 | 代码编写、单元测试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编码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系统测试工作量 | 系统测试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系统测试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产品交付工作量 | 产品交付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产品交付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质量保证工作量 | 质量保证工作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质量保证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配置管理工作量 | 配置管理工作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配置管理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项目管理工作量 | 项目用来执行其它管理活动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项目管理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评审工作量 | 评审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评审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培训学习工作量 | 培训学习所花费的工作量(计划与实际) | 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培训学习工作量的总和/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100%;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项目组成员总工作量 | 以上各阶段工作量的汇总 | 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项目一次 | 人天 | 各项目组成员各阶段工作量的总和 实际工作量/计划工作量 比例超出0.85~1.15,应进行调查,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工期偏差率 | 项目计划进度 | 项目各阶段计划开始日期、计划结束日期 | 项目计划书、里程碑总结报告 | 1次/项目 | 天 | 1. 项目计划结束日期-项目计划开始日期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项目各阶段进度偏差 | 项目各阶段计划于实际情况绝对偏差率、相对偏差率等信息 | 项目计划书、项目里程碑总结报告;项目进度表; | 每周一次 | 百分比 | 1. 实际工期 = 实际完成时间-实际开始时间 2. 计划工期 = 计划完成时间-计划开始时间 3. 总工期 = 项目计划完成时间-项目计划开始时间 4. 相对偏差率 = (实际工期-计划工期)/计划工期 5. 绝对偏差率 =(累计实际工期-累计计划工期)/计划总工期 当∣相对偏差∣>=20%时(警戒值18%),应该进行分析调整; 当∣绝对偏差∣>=20%(警戒值18%)时,应该进行分析调整。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项目实际进度 | 项目各阶段实际开始日期、实际结束日期 | 项目计划书、里程碑总结报告、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 | 每周一次 | 天 | 1. 项目实际结束日期-项目实际开始日期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缺陷 | 评审各阶段缺陷引入数 | 对评审出的缺陷进行分析,确定缺陷是在某一具体的阶段发生,将缺陷的数量填入该阶段,即为该阶段的引入数 | 系统评审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评审一次 | 个数 | 1按阶段统计缺陷数据汇总表中的“引入数”与“缺陷发现数”列的填法如下:各阶段 评审和测试的引入数之和等于评审和测试缺陷发现数之和,如:需求阶段发现的评审缺陷数是1,此阶段的1个缺陷的引入源都是需求阶段,则引入数是1,到了策划阶段,评审发现2个错误,其中一个错误的引入阶段是需求,另一个引入阶段是策划,则策划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是2,引入数是1,另一个引入数填入需求阶段的引入数,到此时为止需求阶段:需求阶段评审的引入数共2,发现数是1,策划阶段评审引入数是1,发现数是2,以后依次类推。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评审各阶段缺陷发生数 | 在某一具体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 | 系统评审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评审一次 | 个数 | 1按阶段统计缺陷数据汇总表中的“引入数”与“缺陷发现数”列的填法如下:各阶段 评审和测试的引入数之和等于评审和测试缺陷发现数之和,如:需求阶段发现的评审缺陷数是1,此阶段的1个缺陷的引入源都是需求阶段,则引入数是1,到了策划阶段,评审发现2个错误,其中一个错误的引入阶段是需求,另一个引入阶段是策划,则策划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是2,引入数是1,另一个引入数填入需求阶段的引入数,到此时为止需求阶段:需求阶段评审的引入数共2,发现数是1,策划阶段评审引入数是1,发现数是2,以后依次类推。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评审各阶段缺陷关闭数 | 在某一具体阶段评审关闭的缺陷数 | 系统评审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评审一次 | 个数 | 1. 实际关闭的缺陷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测试各阶段缺陷引入数 | 对测试出的缺陷进行分析,确定缺陷是在某一具体的阶段发生,将缺陷的数量填入该阶段,即为该阶段的引入数 | 系统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系统测试一次 | 个数 | 1按阶段统计缺陷数据汇总表中的“引入数”与“缺陷发现数”列的填法如下:各阶段 评审和测试的引入数之和等于评审和测试缺陷发现数之和,如:需求阶段发现的评审缺陷数是1,此阶段的1个缺陷的引入源都是需求阶段,则引入数是1,到了策划阶段,评审发现2个错误,其中一个错误的引入阶段是需求,另一个引入阶段是策划,则策划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是2,引入数是1,另一个引入数填入需求阶段的引入数,到此时为止需求阶段:需求阶段评审的引入数共2,发现数是1,策划阶段评审引入数是1,发现数是2,以后依次类推。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测试各阶段缺陷发生数 | 在某一具体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 | 系统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系统测试一次 | 个数 | 1按阶段统计缺陷数据汇总表中的“引入数”与“缺陷发现数”列的填法如下:各阶段 评审和测试的引入数之和等于评审和测试缺陷发现数之和,如:需求阶段发现的评审缺陷数是1,此阶段的1个缺陷的引入源都是需求阶段,则引入数是1,到了策划阶段,评审发现2个错误,其中一个错误的引入阶段是需求,另一个引入阶段是策划,则策划阶段评审发现的缺陷数是2,引入数是1,另一个引入数填入需求阶段的引入数,到此时为止需求阶段:需求阶段评审的引入数共2,发现数是1,策划阶段评审引入数是1,发现数是2,以后依次类推。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测试各阶段缺陷关闭数 | 在某一具体项目阶段测试关闭的缺陷数 | 系统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系统测试一次 | 个数 | 1. 实际关闭的缺陷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测试各模块的缺陷发现数 | 在某一具体功能模块测试发现的缺陷数 | 系统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系统测试一次 | 个数 | 1. 实际发现的缺陷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测试各模块的缺陷关闭数 | 在某一具体功能模块测试关闭的缺陷数 | 系统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系统 | 每系统测试一次 | 个数 | 1. 实际发现的缺陷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缺陷等级分布 | 每一种严重程度的缺陷数 | 系统测试报告、缺陷管理系统、评审问题反馈及跟踪表 | 定期 | 个数 | 1. 各阶段的关键缺陷数/各阶段的缺陷总数 2. 各阶段的严重缺陷数/各阶段的缺陷总数 3. 各阶段的平均缺陷数/各阶段的缺陷总数 4. 各阶段的较轻缺陷数/各阶段的缺陷总数 关键缺陷超过严重缺陷数或平均缺陷数时,应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缺陷关闭率 | 评审及测试已修复缺陷总数/测试缺陷总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定期 | 百分比 | 各次测试已修复测试缺陷总数/测试缺陷总数 每次测试缺陷解决率低于50%时,应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缺陷关闭率 | 各阶段、各模块评审与测试已修复缺陷总数/缺陷总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定期 | 百分比 | 各次测试已修复测试缺陷总数/测试缺陷总数 每次测试缺陷解决率低于50%时,应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需求 | 需求总数 | 需求原始定义个数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 每项目一次 | 个数 | 总的原始需求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删除需求数 | 各阶段完成时度量累计删除需求数 | 需求跟踪矩阵 | 每周一次 | 个数 | 各阶段完成时度量累计删除需求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修改需求数 | 各阶段完成时度量累计修改需求数 | 需求跟踪矩阵 | 每周一次 | 个数 | 各阶段完成时度量累计修改需求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增加需求数 | 各阶段完成时度量累计增加需求数 | 需求跟踪矩阵 | 每周一次 | 个数 | 各阶段完成时度量累计增加需求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需求稳定性 | 项目完成时需求的变更情况 | 需求跟踪矩阵 | 每里程碑一次 | 个数 | 1.计算初始基线中需求总数 2.需求变更数=累加已批准的增加、删除、修改的需求数 3.需求变更率 = 需求变更数/需求总数 4.需求稳定性 = 1 - 需求变更率 当需求变更率>=20%时,应给与分析,并对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表进行调整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
项目不符合项 | 不符合项解决率 | 已解决不符合项总数/不符合项总数 | 不符合项表 | 每里程碑一次 | 个数 | 已解决的不符合项数/产生的不符合项总数*100% 当不符合项数>10,并且QA问题处理率<30%,应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产品规模及生产率 | 软件规模 | 软件的计划规模与实际规模 | 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源代码、项目文档 | 1次/项目 | 行 页 | 1.文档估计页数、文档实际页数; 2.代码估计行数、代码实际行数; 3.文档规模偏差=文档实际页数-文档估计页数 4.代码规模偏差 =代码实际行数–代码估计行数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项目实际生产率 | 实际代码行数/实际工作量(人天) | 项目估算表、项目工作周报、项目进度表、源代码、项目文档 | 1次/项目 | 行/人天 页/人天 | 1.代码实际生产率=实际代码行数/实际工作量。 当项目实际生产率与超出组织级界定的生产率时,应给与分析 | 配置管理系统\度量分析\项目度量库 |
项目级度量数据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1-09-09 10:13:3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