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N-PT、AIN-SLT和SIIT网络翻译器性能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中公共IPv4地址即将耗尽,后期部署IPv6地址会带来反向问题。新安装的连接很可能只能使用IPv6,因为IPv4地址将变得稀缺甚至不可用。双栈操作(双连接)不再能作为让这些系统与大量已安装的IPv4基础网络通信的解决方案,这会使它们与现有的主要互联网相隔离。为了让这些系统仍能与IPv4主机通信,需要采用一种解决方案。IETF提出的翻译机制是一种选择,但存在一些缺点。当不同IP版本的系统或网络之间需要通信时,就需要对每个IP数据包的完整IP头进行从IPv4到IPv6或反之的转换。对于异构的IPv4/IPv6环境(从仅支持IPv4的连接到仅支持IPv6的连接),翻译是唯一的选择。目前已经提出了几种协议翻译机制,但它们存在许多共同的局限性。
接下来将介绍两种可替代现有基于网络的翻译器的机制。第一种机制使用IPv4-in-IPv6隧道方法来连接IPv4和IPv6网络;第二种机制在IPv4/IPv6边界网络上使用API翻译技术来实现两者的互连。之后会从吞吐量和端到端延迟这两个重要的网络性能指标来评估这些机制的性能,并将结果与在仅支持IPv4和仅支持IPv6的网络之间发起连接时翻译完整IP头的原始概念(如SIIT机制)进行比较。
二、AIN - PT、AIN - SLT和SIIT机制
(一)AIN - PT机制
AIN - PT技术不使用SIIT技术或任何其他基于翻译的技术来翻译仅支持IPv4和仅支持IPv6网络之间的IP头。它采用隧道技术,在不改变IPv4数据包的情况下实现仅支持IPv6和仅支持IPv4网络之间的互操作性。
AIN - PT协议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