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经济下的合同与消费者法律挑战
1. 引言
数据被视为社会的新石油,合同则如同使社会运转顺畅的润滑油。然而,数据的使用正扰乱着合同既定的秩序。数据驱动技术用于了解消费者偏好并定制生产与广告,但这一“黑箱”对消费者而言并不透明,这削弱了合同法律赋予消费者的保护。同时,以个人数据“支付”服务的交易是否应与金钱支付的合同同等对待,以及“消费者”概念是否需要调整,都是合同法律面临的问题。
2. 数据与合同法
2.1 合同法为何应关注数据
合同法是私法的一部分,关注社会的经济秩序,处理具有经济价值的交易。数据虽有价值,但合同法对涉及数据的交易适用并非自动。一方面,难以确定单个消费者数据的具体价值,但消费者数据对公司有价值,因此合同法可扩展到以数据“支付”的合同。另一方面,将合同法应用于个人数据存在问题。个人数据受数据保护法规约束,旨在保障隐私。当个人数据成为合同交易的一部分时,是否能适用合同权利和救济措施存在争议。一些律师反对将合同制度应用于个人数据,认为这不符合道德;另一些人则认为应将个人数据纳入合同法框架,因为这是经济现实。
2.2 如何关注数据
若确定合同法应关注数据,需考虑如何在现有合同法教义体系中处理相关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典型方面:
- 一般原则 :世界各地的合同法都将自主性和公平性视为基本原则。在数据经济中,自主性面临新问题,例如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由转让个人数据以换取商品或服务。
- 合同形成 :消费者市场的“数据化”与数字化同步,合同的形成从口头、书面发展到数字形式。如今,合同可通过电子签名以数字形式记录
数据经济下的合同法律挑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