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背景、应用与挑战
1. 万物互联的起源与发展
在计算领域,边缘/雾计算已与传统物联网(IoT)相融合。它们支持在源端进行轻量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形成了一种高效的架构。在这种架构中,与传感器相连的设备进行大量处理,仅将所需数据传输到云端。目前,关于云/边缘/雾交互的研究众多,旨在选择在合适的终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物联网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界面接收信息,用户可分为几类。专家用户包括医疗专家、医生、气象预报员、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等,他们获取分析后的数据并据此采取行动,提高工作效率。普通用户如家庭成员、朋友和社区服务人员,可访问传感器生成的数据,例如通过摄像头监控家庭。应急服务用户如救护车、消防员和警察,会在相关紧急事件发生时被激活。
随着分布式计算的发展,万物互联(IoE)这一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2013 年,思科首次使用了“万物互联”这一术语。它是源端动态信息处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雾计算和边缘计算的集成实现了分散处理能力,为混合 IoE 网络提供了更强的计算能力。IoE 的主要目标是在这个数字化的现代时代,将任何事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在正确的时间提供足够的信息。
IoE 是一个比 IoT 更广泛的系统,它被视为 IoT 及其变体(如无人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的超集。它从 IoT 中普遍存在的机器对机器通信,发展到人与人、人与机器的通信形式。IoE 拥有四个支柱:人、流程、数据和事物。
- 人 :IoE 负责以更有效和相关的方式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是与互联网交互的核心。
- 流程 :它包含一系列高效的流程,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适当的行动,并在适当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