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青铜时代房屋与家庭的社会动态:连接不同视角的探索
引言
北欧长屋的建筑布局是早期青铜时代最具创新性和持久性的技术之一。它伴随着土地开垦、耕种和畜牧业的变化而出现,并且比诸如纪念性墓葬、岩画和青铜器物等标志性特征存在的时间更长,三过道长屋的使用时间接近三千年。
长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前半段以两过道的形式出现,通过一排支撑屋顶的柱子来支撑横梁。而我们主要关注的三过道长屋,有两排支撑屋顶的柱洞,结构更为稳定。这种建筑形式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取代了两过道长屋,类似的变化在北欧其他地区也有体现。三过道长屋的出现改变了居民的建筑、经济和生活世界,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考古研究中,对史前房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侧重于通过一般人类学模型研究房屋的功能、经济和政治方面;另一个则关注家庭的社会嵌入层面。这两种方法反映了一种理论讨论,常被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视角,这种划分虽然合理但过于简化,导致研究往往呈现平行论述的趋势。
本文旨在探索连接这两种对立视角,研究斯堪的纳维亚史前房屋和家庭。我们以挪威西南部的32座长屋为研究对象,其中14座来自早期青铜时代(公元前1700 - 1100年),18座来自晚期青铜时代(公元前1100 - 500年),并延伸至早期铁器时代。尽管这些发现可能不适用于整个北欧青铜时代,但该地区观察到的模式可能揭示一些普遍趋势,同时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案例。
自上而下的视角:社会与政治组织
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通常与过程主义相关,强调区域间和跨文化的发展。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实证证据,以研究更大的社会政治现象,如聚落组织、等级制度、产权和经济等。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