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世纪挪威古律法:古拉廷法的历史与社会图景
1. 中世纪挪威律法研究新热潮
近年来,北欧早期律法研究热度再度攀升。像丹麦嘉士伯学院举办的早期律法会议系列,以及由阿伯丁大学发起、利弗休姆信托基金资助的跨学科网络项目“中世纪北欧律法(MNL)”等活动,都彰显了这一趋势。该项目旨在将北欧最早的律法翻译成英文,不仅能吸引国际关注,还能在编写新引言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这些律法的地位。
在过去,北欧中世纪律法就已从法律和历史角度进行过深入分析,并被翻译成现代北欧语言。19世纪后半叶,德国学者认为北欧律法是“日耳曼法”的重要体现,并致力于研究其特定的北欧变体。但北欧国家对此观点并未完全接受,从20世纪20年代起,更注重批判性研究,认为律法反映了新旧不同层面的法律,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如今,北欧的法律史学家倾向于从欧洲背景看待这些律法,将其视为新制定的法律。不过,大部分北欧学术研究成果仅以北欧语言发表,此次英文翻译和引言的推出,将使最新研究成果能为国际公众所了解。冰岛的情况稍有不同,其两部古老法典《格拉加斯》和《约恩斯博克》近期已完成现代翻译和引言编写,为此次项目提供了灵感。
2. 13世纪挪威社会概览
2.1 人口、生计与地理
13世纪的挪威是一个农业社会,人口约30万。多数家庭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农场,农民可能是农场主,也可能是租户。在挪威西部、南部和北部,多数人居住在沿海地区、峡湾沿岸和肥沃的内陆山谷,渔业与农业几乎同等重要。而挪威东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被大片森林覆盖,农业生产更具挑战性,人们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开垦新农田。森林为狩猎提供了充足的场地,湖泊和河流则是重要的渔场。山区建有夏季牧场小屋,用于夏季放牧,这也引发了许多关于权利和义务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