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公司的另外一个办公地点对接业务。原来和这个业务相关的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被裁掉。上午对接的时候我的组长说了一句:“Spark Streaming 相关的任务就让P同事去对接吧!”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有一点不舒服。因为那一瞬间,我的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当我意识到自己过于敏感的时候,我开始疯狂地开解自己。我开解的理由大概如下: 我不应该这么敏感、也不应该这么容易受到刺激,我不应该有争的心态,也没有争的必要,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改变不了。
总之,中午的时候我有一大堆的话想要说,想要把这些对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后来我又想了想: 一天还没结束,我还是等到晚上再记录吧!没准晚上对这件事情又会有不同的看法。
果然,到了下午P同事跟我讲:“中午领导让他去熟悉一下Spark Streaming,领导的意思好像是让我给P同事派活。” 在那一瞬间,我又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肯定。
等到晚饭的时候,领导开完会回来跟我说,我们正在对接的业务运营成本太高了。我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业务可能不接了。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团队不会去接其他团队一个如此亏钱的业务。那边的同事在短期内需要离职的话,我们是无法在短期内把任务接收然后优化成本到预期的范围。这个业务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按照原有的模式运行下去,要维持原来的运营成本。
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这样的运营成本是老板无法接受的。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彻底佛了。上午感觉自己不被信任的不舒服感和下午被信任的满足都烟消云散了。
回过头来想想真的是一波三折。我的心情也跟着这些波折不断地变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时刻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我的性格又天生敏感,这些动荡对我产生的不安便会更大。外界的每个细小的因素都会在我这里成百上千倍的放大。本来外界的一场细雨,到我内心里就会反应成一场飓风。
敏感的人容易疲惫,而缓解这种疲惫的方式就是向内寻求。我一直试图通过寻找内心的平静来抵消外界对我的影响。我慢慢地不把希望寄托在外部世界上,也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样我就可以从客观世界中抽离出来。
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触碰到我,我将伤害拒之门外,同样也把自己的内心关上了。可是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我通过和客观世界疏离形成了一种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其实是一种逃避。
我还没有一种相对较好的方式,来使我对所处的客观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稳定的期待。我没有找到一种方式或者视角,让我能够和那些动荡的不安保持一个合适地距离,让我有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这些客观事实。
在这样的视角下,我根据这些客观事实能作出对应属于自己的回答。
生活就像在海里面航行,海浪和风会从不同的地方席卷而来。我希望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暴,我都能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航行,我只是根据风来调整自己帆的方向,根据暴雨的猛烈程度来判断是否自己要落锚休整。
以前的我,跟随着风浪随波逐流;现在的我为了获取平静滞留在港口,什么时候我才能朝着自己的目标扬帆起航呢?
首发公号: 寻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