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教育模式中的公平、平等与多样性:大规模研究的贡献
1. 引言
在教育领域,“北欧模式”指的是二战后丹麦、芬兰、冰岛、瑞典和挪威这五个北欧国家教育系统的相似之处和共同目标。传统上,由于历史联系和地理位置相近,这些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和紧密联系。二战期间的团结和政治压迫的共同经历,为战后的共同政治取向奠定了基础,这也在各国经济发展和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体现在教育系统中。同时,20世纪60 - 70年代这些国家的社会民主治理也大力支持了这一进程。
该模式基于“全民教育”理念,公平、平等机会和包容性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导向,这与无阶级社会的平等主义理念相符,其特点是个人民主参与、团结以及相互尊重和欣赏。这一理念体现在通过税收制度进行重大经济资源再分配,以及为所有人提供免费教育,其原则是父母经济资源的缺乏不应阻碍孩子获得优质教育。北欧国家的教育系统的任务一直是,并且仍然是消除结构性不平等,创造公平。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北欧国家,人们普遍认为教育系统应该公平,并为所有人提供接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无论其居住地、家庭状况、出身、种族背景、年龄、性别、技能水平或是否有身体残疾。北欧教育系统的一些特殊特征深深融入了这些国家的学校文化,例如,法定提供免费的公立本地学校和适应性教育,这与许多其他国家,甚至其他欧洲国家都不同。
北欧模式被广泛认为是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学习机会的教育系统的典范。实现公平,即创造公平性,具体体现在政治措施上,如平等分配资源,通过消除获取教育机会的障碍来增强边缘化群体的平等地位,例如创建混合能力的综合学校,或使教育系统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具有包容性。
平等大致意味着“同等对待”,而公平则进一步考虑了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