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密码学知识解析
1. ESP 模式介绍
ESP(封装安全载荷)有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两种,它们在网络安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传输模式
- 原理 :在传输模式下,ESP 头会紧接在 IP 头之后插入。若数据报已有 IPsec 头,ESP 头则会插在这些头之前,ESP 尾部和可选的认证数据会附加到有效负载之后。
- 优缺点 :该模式的缺点是它既不对 IP 头进行认证,也不加密,这可能导致虚假数据包被用于 ESP 处理。优点是处理开销较低。通常,此模式由主机使用,网关无需支持。
- 隧道模式
- 原理 :会构建一个带有新 IP 头的新 IP 数据包,然后像传输模式一样应用 ESP。原始数据报成为新 ESP 数据包的有效负载数据,若同时选择加密和认证,它将得到完全保护,但新 IP 头仍不受保护。
- 应用场景 :当安全关联的任一端是网关时,会使用隧道模式,比如在两个防火墙之间就总是使用该模式。例如,两个安全网关可以建立一个 ESP 隧道,用于保护它们所连接网络之间的所有流量。
- 优缺点 :优点是能对封装的 IP 数据报进行全面保护,还可使用私有地址;缺点是会带来额外的处理开销。不过,网关通常也支持传输模式,当网关充当主机,即流量目的地是网关本身时,就允许使用该模式,如可以使用传输模式向网关发送 SNMP 命令。在隧道模式中,外部头的 IP 地址不必与内部头的地址相同,而主机无需支持
网络安全与密码学知识全方位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7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