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中的无损编码与预测编码技术
在图像压缩领域,无损编码和预测编码是两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无损编码用于将源字母表转换为高效的代码,以便进行传输或存储;而预测编码则通过去除像素冗余来实现图像压缩。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编码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无损编码技术
无损编码是将源字母表转换为高效代码的过程,在图像压缩中,源字母表可以是像素强度、量化变换系数、差分像素值或量化小波变换系数。信息理论在无损编码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定义了源熵,即编码数据所需的每个符号的平均比特数,源熵是实际编码方案可实现的无损压缩的下限。
常见的无损编码方法
- Huffman编码 :平均码长接近源熵,效率较高,但需要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侧存储码字,当源字母表较大时效率较低。
- 算术编码 :是一种可变长度编码,当源字母表较小时更高效,不需要存储代码,但比Huffman编码更复杂,需要更高的算术精度来表示标签。
- GR编码 :简单高效,适用于具有整数像素值的差分图像。
示例:Zigzag扫描后的游程/级别编码
在JPEG和MPEG标准中,使用游程/级别编码替代游程长度编码(RLC)。对8×8 DCT块进行Zigzag扫描后,可得到不同的游程/级别,如下表所示:
| Run/Level | Count |
| — | — |
| 0/1 | 12 |
| 0/4 | 1 |
| 0/6 | 2 |
| 1/1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