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RFID技术及其应用
1. RFID技术基础
RFID技术在不同环境中的部署虽有挑战,但如今在特定应用里成功部署超高频(UHF)技术已不再是不可能的事。多数UHF阅读器除具备RFID和网络功能外,还配备通用数字输入/输出(I/O)端口,可直接与指示灯、气喇叭等I/O设备交互。
主动式RFID技术
被动式和主动式RFID的关键区别在于电源。被动式标签依靠阅读器的射频能量供电,而主动式标签内置电源(通常为可更换电池)。主动式标签通常设置为信标模式,会按固定间隔广播内置ID代码,供一系列阅读器接收。由于内置电源,主动式标签的读取距离可达数百英尺。部分主动式技术用于实现实时定位系统(RTLS),通过关联多个读取点的信息来确定特定标签的物理位置。此外,主动式技术还采用带有内置测量设备的传感器标签,可测量温度、湿度和物理冲击,常用于食品供应链场景,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运输。
标签内存:读写操作
所有RFID标签都有一定的板载内存,其容量因供应商和技术类型而异。部分标签(如多数高频标签和一些新型UHF标签)出厂时带有硬编码的全球唯一标签ID,类似于MAC地址;其他标签则带有默认值,需要进行初始化,这一过程通常称为调试。较新的标签技术使供应商能在标签上放置更多内存,但增加内存会导致生产成本和价格上升。例如,富士通的64 Kb UHF标签可用于存储航空应用中的维护历史,但价格不适合供应链场景。多数阅读器既能读取数据,也能写入数据,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的命令集以及所需的功率和时间(写入数据需要更多功率和时间)。不过,标签编程功能通常由RFID打印机或贴标机完成。
打印机和贴标机
在实际的RFID部署中
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