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面解析
1. 资产追踪技术的演变
从有记录的历史开始,人们就一直热衷于回答“我的东西在哪里”这个问题。早期,人们依靠视力和各种视觉线索(如图形符号和文字)来识别事物,并结合纸质账本形成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在更大规模上管理资产。
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出现,有关“物品”的信息开始从会计账簿转移到电子记录中。然而,手动数据输入仍然依赖人眼,这就带来了人为因素的挑战。例如,在现代超市中,如果每个收银员都要手动输入每种商品的价格,市场运营将变得极为困难。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相对廉价的激光技术催生了如今无处不在的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实现了资产的自动识别,缩小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差距。但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即时库存等趋势对效率要求的提高,条形码技术的一些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 视线限制 :读取条形码需要扫描器与条形码之间有直接的视线,这使得扫描器无法读取箱内物品或被遮挡、未对齐的物品,而且每次只能扫描一个物品。
- 内容静态 :条形码一旦打印,编码数据就无法更改,除非更换标签。
- 序列化数据容量有限 :典型的一维条形码(如标准UPC码)所能包含的数据量相当有限,通常只有十位数字,不足以对单个资产进行序列化。
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条形码技术(如二维条形码)来解决数据容量问题,但它们仍然受到光学技术的一些限制,并且物理尺寸可能会限制其在某些应用中的使用。
2. RFID技术简介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读取器和标签之间传递信息的技术,类似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