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意识机器的世界:技术、伦理与未来展望
1. 意识与机器的基本概念
意识,简单来说,是对物体的察觉并按计划达成预期结果的能力。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意识依赖于其他因素,并非独立存在。它与识别不同,识别是特定功能的体现;也和感觉有别,感觉属于另一层面的概念。
在机器的范畴中,存在有意识机器(CM)、算法式人工智能(AAI)和有意识生命(CL)这三个类别。有意识机器指的是那些设计出来的系统,其不仅要明确意识的定义,还需关注如何变得有意识、持续发展意识体验以及用户如何与机器的意识进行交互。这种学习并非当前机器学习中识别系统的一部分,而是吸收并拥有体验的表征,在感知和思考过程中都发挥作用。算法式人工智能是设计者的计算努力,旨在让系统表现得像被认可的智能实体,理想情况下,其主要目标是与有意识生命的智能相结合并提供支持。有意识生命则是指生物内部对过去经历、当前感知和未来规划的一种感觉。
2. 人工意识智能(ACI)的研究进展
2.1 ACI的研究方向
Reggia对人工意识(AC)概念与主流人工智能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意识和智能的本质,从而推动人工意识智能(ACI)这一新学科的发展。
Reggia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通过计算模型在AC中发展出的概念,如何能促进更有效的智能体(即ACI)的创建,使其超越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回顾了以往关于意识生物功能的假设,其中大部分都聚焦于信息处理。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短期工作记忆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记忆内容的快速学习和遗忘,也可被视为意识的一种功能,并且能补充和统一之前提出的功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