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技术在强度变换和空间滤波中的应用
1. 背景介绍
在解决基于不精确概念的问题时,传统的“清晰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我们定义“年轻人”这个集合时,若采用清晰集的概念,设定一个明确的年龄阈值(如20岁),那么20岁整被认为是年轻人,而20岁零1秒就不属于年轻人集合,这种划分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显得过于生硬。
我们需要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定义“年轻”,实现从年轻到不年轻的逐渐过渡。无限值的隶属函数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它允许在年轻和不年轻之间进行连续的过渡,从而产生了“年轻程度”的概念。我们可以做出诸如“某人很年轻”“相对年轻”“50%年轻”“不太年轻”等模糊的表述,这些表述更符合人类在不精确描述年龄时的习惯。因此,无限值隶属函数可被视为模糊逻辑的基础,基于此生成的集合就是模糊集。
2. 模糊集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模糊集理论由L. A. Zadeh在四十多年前提出,它为处理不精确信息提供了一种形式化的方法。
设Z是一个元素(对象)的集合,其通用元素用z表示,即Z = {z},集合Z常被称为论域。Z中的模糊集A由隶属函数μA(z)来表征,该函数为Z中的每个元素关联一个区间[0, 1]内的实数。对于Z中的特定元素z₀,μA(z₀)的值表示z₀在集合A中的隶属度。
在普通(清晰)集合中,元素要么属于集合,要么不属于集合;而在模糊集中,当μA(z) = 1时,z是集合A的完全成员;当μA(z)介于0和1之间时,z具有部分隶属度;当μA(z) = 0时,z在集合A中的隶属度为零,可认为它不属于集合A。
例如,在某个模糊集中,μA(25) = 0.5,表示25岁的人在“年轻人”集合中的隶属度为0.5。若年龄限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8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