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可以听到运动员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声称比赛的时候,结果想得少一点,把动作的细节想得多一点,或者诸如此类的说法来诠释自我的控制能力。那么这样是不是就不“结果导向”了呢?因为有时候我们的老板又总是嚷嚷着,做什么事情,要时刻想着结果。
哪么到底应不应该时刻想着结果?如何才能既做到专注,又不会把事情做偏呢?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主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还不在不专注上,而是把事情做偏了的代价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很多公司会让领导来把握方向,让员工或者基层员工尽可能专注,尽可能专业化,螺丝钉化,但是领导往往接触不到一线的业务,领导来把握大方向可以,但小方向怎么办?。
工作中常常发现程序员是不怎么考虑结果的,或者后果的,有时图方便、有时show技术,至于是否能够通过法务审核,用户体验是否良好,并不考虑,但体现了很好的专注,专注于技术实现。而产品经理一般只专注于产品怎么好用,而很少考虑是否能够实现,多长时间能够实现,是否会有法律风险,而推广经理考虑的更多的是是否能完成推量的任务,而很少考虑产品的用户体验。哪么最终一个好的产品,这个结果是谁来把握呢?
在技术驱动的公司产品的走向一般由技术经理把握,在产品驱动的公司一般由产品经理把握,在运营驱动的公司一般由运营经理把握,互联网越来越倾向于产品驱动的模式,产品沟通了技术和运营,一般需要即掌握了技术的语言,也掌握了运营的语言,因此产品是最佳的沟通人选,这样就可以把专注和结果导向很好的结合起来,让产品去考虑结果,让其他工作单元尽可能专注可能是目前最佳的模式,至少在搜索引擎行业是这种情况。产品经理的考核是产品是否成功的指标,技术考核的是技术指标的达成,运营考核的是稳定性等运营指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