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penny一起听报告系列
pennyliang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abraham lincoln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Compute or Memory(续)
计算还是存储,在计算机进行实际运行时,是选择即时计算还是预先计算存储用时提取的方式?人类存储那么多信息为什么?海量数据怎么产生的?面对这些海量的数据产生了怎样的问题? 我认为,人类存储信息一定具有这样两个特征:(1)重用性;(2)凭证性,首先是重用性,如果一个信息不需要重用,也没有必要存储,当然这种重用应该是多次,后一个凭证性,是我杜撰的,就是有些信息,可能永远不会重用,但也可能作为证据或者凭证,在需要的时候使用,这类信息的重用概率极低,但不可缺少,比如罪案现场可能会收集大量证据。原创 2010-09-10 17:06:00 · 1213 阅读 · 0 评论 -
阿里巴巴云计算老板王坚来清华做了报告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计算如果可以和水,电一样成为基础设施,那么除了规模大,成本低,服务接入方便等以外,如何度量付费是一个难点,今天清华的新生入学报告,恰好请了阿里巴巴云计算老板王坚来做报告。 我一次见王博士是在优快云举办的一个大会上,那时就给我留下了思想家的映像,今天清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这次报告中,因为是面向学生,所以报告显得更加具有思想性,内容很丰富,仅就两点回顾一下。 一个产业如何才能做大,云计算如何做大?他特别强调了规模,成本,服务。王坚举了美国麦当劳和Bur原创 2010-09-07 13:34:00 · 3832 阅读 · 0 评论 -
Compute or Memory?
计算还是记忆?这个抽象的问题容我用两个例子来展开,我们都学过动态规划,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可以将指数的复杂度降低到多项式的复杂度,例如求斐波那契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把子计算(子结构,也有叫子问题)的计算结果存储下来,遇到想同的计算直接查表获得,而不需重复计算。另外在举个通俗的例子,我考研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数学特别好,脑子好使,我数学不行,最后我们数学的考试成绩差不多,究其原因,他靠的是智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强,只做了很少的题目。而我悟性不够,但做了很多题,靠见多识广,靠记忆也获得了相同的能力,至少原创 2010-09-09 12:09:00 · 2185 阅读 · 9 评论 -
听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报告有感
每周三是我们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课程,在清华的建馆报告厅,600名来自各院系的博士生齐聚一堂,来讲课的都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原创 2010-10-13 16:35:00 · 1967 阅读 · 4 评论 -
邓亚萍来我们实验室调研工作
邓帅上任伊始,就开始进行搜索引擎相关工作的调研了,十分低调。 考虑到有一段时间过去了,公布一条消息,供大家参考,有图为证。 http://www.thuir.cn/cms/index.php?mact=News,cntnt01,detail,0&cntnt01articleid=31&cntnt01returnid=50 希望人民搜索在邓帅的带领下,蓬勃发展。原创 2010-10-18 18:29:00 · 2863 阅读 · 1 评论 -
刘西拉教授报告体会2(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审美原理)
接上回博客:http://blog.youkuaiyun.com/pennyliang/archive/2010/10/28/5971343.aspx本文继续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汇报。 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抛开审美,抛开功能不谈,我们会问这个建筑是干什么用的?火车站还是公园,还是游乐场,但很不幸的是我们会看到一些完全不知道目的的建筑,政治,审美,面子压倒了一切,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考虑的应该是Purpose。这个没想清楚,后面都是瞎掰,这就好像做系统,一定要搞清需求一样,但很遗憾,很多时候大家做出的系原创 2010-11-01 14:09:00 · 2476 阅读 · 4 评论 -
刘西拉教授报告体会3(最终篇)
刘西拉教授在报告的最后通过一个故事给我们诠释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清华校训。 Perelman博士是解决庞加莱猜想最重要的数学家,当Clay研究所将百万美元的大奖颁发给他时,他就像拒绝菲尔茨奖一样,拒绝了,理由是Hamilton做出了同样重要的工作,他不能独享这份荣誉。 Perelman博士至今隐居圣彼得堡,和他的老母亲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均没有通过专业的数学杂志发表,而是直接公布在网上,他说“如果我错了而有人利用我的工作给出正确的证明,我会很高兴。我从来没原创 2010-11-16 15:27:00 · 2417 阅读 · 3 评论 -
昨天微软亚研院自然语言处理组的周明博士给我们做了报告
周明博士的报告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告诉我们自然语言处理的很多“土招”,而且一个接一个,并且说“这个够土吧,还有更土的”,而且周明博士的东北话特别调侃,不知不觉时间就流逝了。我凭着记忆谈几点我印象深刻的。 周明提出了NLP的四个层次 (1)机器翻译(MT),自动对答系统,这些早期的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梦想其主要思想是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通过规则或者统计的方法差不多做到头了,周原创 2010-12-01 19:48:00 · 9197 阅读 · 1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