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中医——把脉
且不论“经络”、“脉络”是否存在的争议;
生活中,确实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发现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
有经验的老司机,通过发动机的声音、抖动情况,可以确认发动机的问题所在。
本科时,也曾经用MATLAB通过神经网络做过发动机故障诊断试验。
事实是:
脉搏肯定存在,中医把脉的现象也存在。
那么,脉象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机能的变化。
问题是:
脉象不是发动机的声音、抖动等强信号;而是普通人难以分辨的、需要极为专业的知识判断的微弱信号。
目前是:
各大中医院的中医大夫,问诊完毕后,最后象征性的把脉。
不知是通过脉象确定疾病,还是通过问诊等得出结论范围印证脉象。
不知所以,你问,也不会告诉你脉象如何,再问就是含糊不清,装腔作势。
疑问是:
短时间的把脉过程(通常30秒左右),中医是否能捕捉脉象的关键信号、分辨关键信号,已经成为不可言传的玄学。
怎么办:
中医认为,不同身体位置的脉象能够反映不同的身体机能问题(可查阅相关文献)。
本人认为完全可以依据中医把脉理论,结合现代统计学,特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一大堆),
研发一套脉象信号采集诊断设备(类似心电设备:手腕、脚腕、胸腔、心脏周围)进行全方位采集预测诊断。
效果会是:
精准定位,针对性治疗,缩短看病周期,也免得中医大夫装腔作势,花冤枉钱,利国利民。
后记:
总感觉中医是根据经验确定大概病理方向,像是一把散弹枪,打出去一大片,不确定那一颗碎片起到作用。
可能有效,皆大欢喜。
可能无效,甩锅患者心理负担,要调整心晴。
中医什么时候可以成为狙击枪式的医学,精准发现病理,一击即中呢?
希望以上的草草想法可以尽快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