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全息技术及其系统:加速测量的创新探索
1. 数字全息成像实验结果
在数字全息成像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结果。记录的全息图以及从其解马赛克得到的波长复用全息图是后续分析的基础。不同波长下物体波在图像传感器平面的强度和相位图像,能让我们更细致地观察物体的特性。例如,在618nm波长下的强度和相位图像,以及545nm波长下的对应图像,都为深入了解物体提供了丰富信息。
| 波长(nm) | 图像类型 | 特点 |
| ---- | ---- | ---- |
| 618 | 强度图像 | 反映物体在该波长下的光强分布 |
| 618 | 相位图像 | 体现物体波的相位特征 |
| 545 | 强度图像 | 展示不同波长下的光强差异 |
| 545 | 相位图像 | 辅助分析物体的相位特性 |
在物体平面不同深度处的彩色合成图像,聚焦于20.7µm、23.7µm、26.6µm和29.6µm等深度,能帮助我们观察物体在不同深度的形态。并且,这些图像的不同波长分量,如618nm和545nm分量,进一步揭示了物体在特定波长下的细节,蓝色圆圈所突出的聚焦复杂分子更是关键信息。
2. 单次定量相位成像技术
2.1 不同数字全息技术的特点
数字全息技术在测量加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IDH(Incoherent Digital Holography,非相干数字全息)通常采用自干涉干涉仪来获取数字全息图。SSPS - IDH(Single - Shot Phase - Shifting Incoherent Digital Holography,单次相移非相干数字全息)能够利用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