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管理的自组织控制平面
1. 引言
为了实现故障管理中监控和控制信息的快速交换,提出了一种自组织方案来创建和维护混合控制平面结构。该方案旨在让节点的自私行为涌现出期望的全局结构,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2. 期望的全局结构
创建小世界控制平面的动机是快速交换监控和控制信息,尤其是在故障管理方面。期望的全局结构具有以下特性:
- 低平均路径长度(L) :L 是控制平面中以跳数衡量的平均路径长度,跳数指的是控制光路。
- 高聚类系数(C) :C 是聚类系数,在计算时将有向的长距离控制光路视为无向。
- 低监控节点到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平均路径长度(Lmon to s 和 Lmon to d) :分别是每个监控节点到其经过的所有数据光路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平均跳数路径长度,对网络中所有监控节点取平均值。
通过添加长距离控制光路,可以在略微降低聚类系数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平均路径长度,目标是优化这种权衡,使聚类系数下降最小化,同时使平均路径长度下降最大化。
3. 局部行为规则
每个节点除了固定的物理邻居外,还可以选择远处的“信息提供者(informants)”来获取网络其他部分的额外信息。并非所有节点都同样适合作为信息提供者,节点会优先选择能提供更多相关信息的节点。
节点的行为协议如下:
Initialization:
currentInformant := NULL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