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等原则的协作服务供应(CSP)技术解析
1. 引言
在当今的网络服务领域,协作服务供应(CSP)基于对等原则,为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CSP旨在通过节点间的协作,高效地提供服务,同时满足各种服务质量(QoS)约束。本文将深入探讨CSP的相关技术,包括服务水平协议(SLA)、服务请求处理、路由问题以及搜索算法等方面。
2. 服务水平协议(SLA)与服务请求
2.1 服务水平协议(SLA)
SLA是CSP中服务分解的基础,它需要在内容提供商和支持CSP的第三方提供商之间提前建立。SLA包含以下必要字段:
| SLA字段 | 描述 |
| ---- | ---- |
| SID | 唯一的服务ID |
| SSID | 一组服务源,如传输地址列表或托管特定内容的媒体服务器的唯一名称 |
| PSID | 与服务关联的处理链模板 |
| CSID | 与服务关联的约束向量,如QoS约束(可接受延迟、所需带宽)和货币约束(最大可接受处理成本) |
一旦为某个服务建立了SLA,新的SID信息可以通过网页或门户等方式提供。为了建立SID与SLA内容之间的映射,可以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原则。
2.2 服务请求
当CSP启用系统的任何节点接收到已知SID的请求时,需要定位并下载相应的处理链模板。同时,客户端可接受的输入格式和服务器的输出格式等信息可以通过标准会话或能力描述协议(如SDP)进行交换。请求阶段和分析完成后,可获得以下信息:
| 信息 | 描述 |
| ---- | ---- |
| 服
基于对等原则的CSP技术解析与应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9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