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即服务(CaaS)架构设计全解析
1. 容器类型
容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系统容器和应用容器。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这两种容器的特点和应用:
-
系统容器
:作为最古老的容器类型,它与虚拟机类似,用于运行多个进程,具有状态性,常用于开发单体应用,可组织为虚拟机实现的工具、架构和配置。其应用包括 LXC/LXD、OpenVZ、BSD jails 等。
-
LXC
:一个开源项目,提供类似于虚拟机的独立应用环境,无需运行自己的内核,遵循 Unix 进程模型。
-
OpenVZ
:允许服务器运行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实例(虚拟环境),与 LXC 类似。
-
应用容器
:是新型容器,仅运行单个进程,无状态且可水平扩展,适用于刚性和临时的基础设施。常见的实现有 Docker、CRI - O 等。
-
Docker
:最流行的容器平台,支持使用 Linux 容器,是用于通过容器创建、部署和运行软件应用的工具,几乎被所有 IT 行业采用。
-
CRI - O
:Kubernetes 的一个实现,是开源工具,主要目标是取代 Docker,支持 runC 和 Kata 容器。
| 容器类型 | 运行进程数量 | 状态性 | 应用场景 | 常见实现 |
|---|---|---|---|---|
| 系统容器 | 多个 | 有状态 | 单体应用开发 | LXC/LXD、OpenVZ、BSD jails |
| 应用容器 | 单个 | 无状态 | 刚性和临时基础设施 | Docker、CRI - O |
2. 容器编排
容器编排是为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应用开发而自动编程和组织单个容器的过程。当大约有 900 个容器和 500 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时,容器编排就变得十分必要,它可以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具体功能如下:
- 控制、管理和自动化容器之间的资源分配。
- 移除容器。
- 负载均衡。
- 容器的扩展、可用性和冗余。
- 监控容器及其主机。
常用的容器编排工具有 Kubernetes 和 Docker Swarm,它们借助配置文件了解如何管理容器之间的关系和日志存储,负责容器的部署和确定其主机,并根据已知规范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适用于任何运行容器的环境。以下是两种工具的具体功能对比:
|工具|具体功能|
| ---- | ---- |
|Docker| Docker machine、Docker swarm、Docker compose |
|Kubernetes| 失败容器自动重新调度、负载均衡、向系统暴露网络端口、自动部署、容器复制、在线扩展 |
3. 设计容器时的重要问题
在设计容器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需要关注:
-
知识和经验不足
:人们对容器技术了解不多,缺乏相关培训,导致缺乏训练有素的 Docker、Kubernetes 等工具专业人员和有经验的工程师。
-
工具开发不完善
:用于容器编排和容器化的工具仍在开发中,自动化工具的需求较大。
-
存储和网络问题
:数据在不同站点之间移动时,组织可能无法有效存储,多个容器相互交互时情况会更复杂。
-
可扩展性问题
:容器技术在可扩展性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
-
安全问题
:容器和容器编排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安全是一个关键问题。容器平台的潜在脆弱性需要 DevOps 团队充分理解,编排平台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可通过为容器赋予自己的机器身份来解决。
4. 文献综述
众多研究围绕容器和容器化架构展开,探讨了容器相对于虚拟机的优势以及不同的性能参数。以下为部分研究成果:
-
Singh 等人
:使用微服务方法并通过 Docker 容器部署的应用程序,可降低部署和持续集成的时间与精力。微服务应用响应时间更短、吞吐量更高,且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
Hussain 等人
:提出了一种容器在虚拟机上的放置架构,同时考虑了虚拟机在物理机上的放置,采用最佳拟合、最大拟合和蚁群优化算法,目标是最大化物理机和虚拟机的利用率,同时最小化活动虚拟机和物理机的数量。
-
Kang 等人
:以 OpenStack 为例,研究了使用容器和微服务设计方法管理和运营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机会和挑战,发现将两者结合可提高运营效率,但要充分发挥优势,仅运行容器服务是不够的。
-
Pahl 等人
:对 46 项研究进行调查,发现容器集群管理很有必要,容器技术研究仍处于形成阶段,缺乏支持集群云架构管理和编排的工具,容器在资源效率方面优于虚拟机。
-
Casalicchio
:容器技术既用于内部使用,也用于商业服务,但云技术尚未成熟,自动容器编排存在诸多研究问题,如设计和执行环境之间的监控同步、性能建模、运行时资源管理等。
graph LR
A[容器类型] --> B[系统容器]
A --> C[应用容器]
B --> D[LXC]
B --> E[OpenVZ]
C --> F[Docker]
C --> G[CRI - O]
H[容器编排] --> I[Kubernetes]
H --> J[Docker Swarm]
以上是关于容器技术的上半部分内容,涵盖了容器类型、编排以及设计时的重要问题和部分研究成果,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容器技术。
容器即服务(CaaS)架构设计全解析
5. 文献综述(续)
除了前面提到的研究,还有许多学者对容器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
-
Durairajan 等人
:探讨了构建应用程序的各种架构,如传统 IT 架构(三层单体模型)、客户端 - 服务器模型、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和微服务架构(MSA)。他们认为企业应采用松散耦合的微服务架构来构建多个小型应用程序,以避免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不过,使用微服务架构构建应用程序涉及大量设计变更。
-
Arango 等人
:比较了基于容器的虚拟化工具(如 Docker、LXC 和 Singularity)与裸机的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高性能计算(HPC)实现,Singularity 容器比 Docker 或 LXC 更高效;从网络角度看,LXC 容器更高效。
-
Amaral 等人
:讨论了容器和服务器虚拟化在行业中的优势,探索了每个容器的相关进程(RPPC),发现其适用于微服务实现。通过实验比较了实现 RPPC 的两种模型,发现嵌套容器方法比主从模型更高效。
-
Espe 等人
:评估了两种常用的运行时容器(行业标准)和 CRI - O 在 runC 和 gVisor 上的性能,开发了评估工具 Touchstone。结论是 runC 是任何用例中启动选项的最佳开放容器倡议运行时。
-
Zheng 等人
:讨论了微服务方法的优缺点。微服务架构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复杂的应用程序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的服务单元,便于开发、测试、部署和扩展。虽然传统单体架构模型也有优点,但微服务架构更高效。
-
Bernstein
:认为容器技术是云计算基础设施中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讨论了 Docker 容器、虚拟机和容器之上的抽象以及用于 Docker 容器的开源集群管理器。
-
Namiot 等人
: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概况,讨论了其优缺点。该架构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开发分布式系统需要额外的复杂性,但相比单体架构模型具有优势,还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在 M2M 应用中的使用。
-
Yu 等人
:提出了一个基于微服务的参考架构模型,包含基本架构组件和基本单元。建议 IT 专业人员研究该模型,以帮助开发 IT 转型架构解决方案,认为该模型可帮助 IT 行业有效使用微服务相关技术。
-
Leitner 等人
:提出了一个 CostHat 网络模型,用于微服务应用程序和在 AWS Lambda 服务上执行的应用程序的成本敏感性分析,该模型可警告开发人员有关成本高昂的代码更改。
-
Khazaei 等人
:开发了一个微服务平台的分析模型,研究了实验中的不同性能指标,如集群大小、利用率、拒绝概率和响应时间,认为可以研究大规模供应时微服务平台的性能。
-
Piraghaj 等人
:讨论了云提供商面临的挑战,主要问题之一是最小化数据中心的功耗。他们提出了一个在虚拟机上进行整合的框架,并对 CaaS 环境中的功率优化问题进行建模,通过多次模拟实验评估数据中心的能耗。
-
Pahl
:介绍了容器化是一种轻量级虚拟化响应,以及容器在平台即服务云中的适用性,还讨论了不同的容器模型和通过分布式多云平台使用应用程序的需求。
-
Felter 等人
:使用 KVM 虚拟机管理程序和 Docker 容器管理器比较了虚拟机和 Linux 容器的性能,结果显示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容器的性能都优于虚拟机,并讨论了将结果应用于未来云架构的可能性。
-
Taibi 等人
:提出了一个 6 步框架来简化将系统从单体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的分解过程,并通过工业项目验证了该过程,认为该框架可帮助公司解决软件开发中的问题。
-
Jaramillo 等人
:描述了微服务架构可减少应用程序开发时间,同时提到 Docker 在应用程序开发和分发中虽然麻烦,但在实现微服务架构时非常有用和高效。
-
Barik 等人
:讨论了云计算及其各种服务,通过容器在云环境中托管软件应用程序,并比较了容器和虚拟机在各种参数上的性能,发现容器在性能上优于虚拟机,但在安全方面存在一些劣势。
-
Naik
:通过模拟构建基于 Docker swarm、VirtualBox、Mac 操作系统 X 等的虚拟系统,展示了在多个云上的软件开发过程,认为可以使用任何云平台构建此类系统,但需要在这些云上有可靠的账户和有效订阅。
-
Silva 等人
:介绍了适用于虚拟化的容器技术概况,指出容器技术动态尚未普及,提到了硬件虚拟化中使用的两种技术(容器和虚拟机管理程序),并对容器技术及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
-
Han 等人
:提出了一种访问容器镜像的控制架构,认为该架构可轻松保护容器镜像不被用户篡改,从而实现容器平台的安全。
-
Aksakalli 等人
:强调了应用程序部署方法和微服务通信平台对于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程序的重要性。
-
Liu 等人
:介绍了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微服务架构概况,比较了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并讨论了微服务架构面临的各种挑战。
-
Zhou 等人
:强调了容器化技术在高性能计算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由 HPC 集群和云集群组成的混合架构,并描述了名为 torque 运算符的平台的实现。
-
Vayghan 等人
:讨论了微服务架构和容器编排平台,提出了一个与 Kubernetes 配合工作的 HA 状态控制器,有助于复制应用程序的状态。
| 研究人员 | 主要研究内容 | 主要结论 |
|---|---|---|
| Durairajan 等人 | 探讨多种应用程序架构 | 企业应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时涉及大量设计变更 |
| Arango 等人 | 比较容器虚拟化工具与裸机性能 | HPC 中 Singularity 更高效,网络方面 LXC 更优 |
| Amaral 等人 | 研究容器和服务器虚拟化优势及 RPPC | 嵌套容器模型实现微服务架构更高效 |
| Espe 等人 | 评估运行时容器性能 | runC 是最佳开放容器倡议运行时 |
| Zheng 等人 | 讨论微服务方法优缺点 | 微服务架构更适合项目开发 |
| Bernstein | 介绍容器技术在云计算中的情况 | 容器技术是云计算新兴技术 |
| Namiot 等人 | 介绍微服务架构概况 | 微服务架构有优缺点,适用于 M2M 应用 |
| Yu 等人 | 提出微服务参考架构模型 | 可帮助 IT 行业使用微服务技术 |
| Leitner 等人 | 提出 CostHat 网络模型 | 可进行成本敏感性分析,警告开发人员 |
| Khazaei 等人 | 开发微服务平台分析模型 | 可研究大规模供应时微服务平台性能 |
| Piraghaj 等人 | 提出虚拟机整合框架和功率优化模型 | 评估数据中心能耗 |
| Felter 等人 | 比较虚拟机和容器性能 | 容器性能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优于虚拟机 |
| Taibi 等人 | 提出系统迁移框架 | 可帮助公司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
| Jaramillo 等人 | 描述微服务架构和 Docker | 微服务架构减少开发时间,Docker 实现时有用 |
| Barik 等人 | 比较容器和虚拟机性能 | 容器性能优,但安全有劣势 |
| Naik | 展示多云软件开发过程 | 可使用任何云平台构建系统,需有效订阅 |
| Silva 等人 | 介绍容器技术概况和研究趋势 | 容器技术动态未普及 |
| Han 等人 | 提出容器镜像控制架构 | 可实现容器平台安全 |
| Aksakalli 等人 | 强调应用部署和通信平台重要性 | 对微服务架构应用至关重要 |
| Liu 等人 | 介绍微服务架构及挑战 | 比较单体和微服务架构,指出挑战 |
| Zhou 等人 | 提出混合架构和平台实现 | 强调容器化技术在 HPC 中的重要性 |
| Vayghan 等人 | 提出 HA 状态控制器 | 有助于复制应用程序状态 |
6. 主要研究发现
通过对众多研究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发现:
-
架构效率
:多数研究认为微服务架构在应用开发方面比单体架构更高效。微服务应用响应时间更短、吞吐量更高,且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
容器优势
:容器在资源效率、CPU 使用和可扩展性方面优于虚拟机。容器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软件行业中逐渐取代了虚拟机的地位。
-
存在问题
:目前设计和开发容器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人们对容器技术的了解不足以及安全控制方面的挑战。
7. 结论与未来方向
综上所述,容器在软件行业中已经逐渐取代了虚拟机的地位,微服务架构在应用开发中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从未来发展来看,还有许多工作值得开展:
-
深入研究
:可以对更多关于容器架构的研究论文进行调查,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模型开发
:需要开发容器系统的性能模型、能耗模型以及容器编排的适应模型。
-
资源共享
:实现容器之间更有序的设备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graph LR
A[研究发现] --> B[架构效率]
A --> C[容器优势]
A --> D[存在问题]
E[未来方向] --> F[深入研究]
E --> G[模型开发]
E --> H[资源共享]
容器技术作为云计算和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容器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为你深入了解容器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CaaS架构设计详解
超级会员免费看
71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