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中的流程控制与条件判断
在编程领域,实现程序的连续运行以及对其流程进行有效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能让程序产生动态效果和交互性,还能根据不同的条件做出相应的决策。下面将详细探讨如何创建连续运行的程序,以及如何运用条件结构和逻辑运算符来控制程序的流程。
1. 程序流程基础
通常,程序会按照代码行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执行完最后一行代码后程序就会停止。然而,为了实现特定的效果,比如创建动画或实现交互,我们常常需要改变这种执行顺序,可能会跳过某些代码行或者多次重复执行某些代码行。这种代码的执行顺序被称为程序的流程。
2. 循环结构:draw() 函数
为了让程序能够持续运行,从而实现动画效果或对鼠标、键盘输入做出响应,我们可以使用 draw() 函数。其基本语法如下:
void draw() {
statements
}
draw() 函数名前有 void 关键字,后面跟着左花括号 { ,接着是一条或多条语句,最后以右花括号 } 结束。花括号内的代码被称为一个代码块。 draw() 代码块内的代码会持续从上到下执行,直到程序停止。每次执行完 draw() 代码块,显示窗口会更新,然后代码会再次从第一行开始执行。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程序只能有一个 draw() 函数。
默认情况下,
掌握编程流程控制与条件判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