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现代欧洲贫困视觉图像的多重面向
在早期现代欧洲,艺术家创作的贫困视觉图像,往往旨在塑造人们对穷人的道德态度,而非客观呈现穷人绝望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图像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
图像与观者关系
早期现代的部分穷人拥有自己的视觉文化,他们拥有艺术品并对其有强烈反应。不过,他们看到的有关自己的图像,无论是贬低性的如英国酒馆里的粗糙印刷品,还是理想化的如教堂大型宗教画中接受施舍的形象,其主要受众并非穷人,而是非穷人。视觉图像的静止特性,为构建穷人这一流动且模糊的社会现象的稳定画面提供了契机,也有助于确立非穷人在道德、经济和社会上的优越地位。
此外,这类图像还具有辟邪功能。在中世纪,手稿边缘的怪异形象和教堂外部的石像鬼就有类似作用。到了早期现代,贫困和残疾形象被世俗化、熟悉化和家庭化,如在餐盘、纸牌等奢侈品上出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设计的烛台或喷泉,以一条腿的醉汉为造型;让·路易·吉拉尔代的珠宝雕塑,用珍珠塑造残疾乞丐的身体。这些都通过幽默、艺术技巧和审美距离,消解了富人对穷人的恐惧和厌恶。
定义与身份
贫困图像中形成了一些子主题,出现了残疾(如瘸子和盲人)和病人(如麻风病人和瘟疫患者)的不同图像。寡妇、带孩子的年轻母亲和老人等社会类型在图像中比年轻健壮的男子更常见。这些“穷人类型”之间的视觉重叠比其差异更显著,并且它们与奴隶、吉普赛人、种族和宗教少数群体等社会边缘人群的图像有相似之处。例如,“流浪的犹太人”的图像与同时期流浪乞丐的图像相近。
早期现代社会的社会流动性增加,“穷”与“非穷”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在威尼斯,多达三分之二的人口曾依赖慈善救济;在视觉图像中,也常出现贫富状态快速逆转的暗示,如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