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原型开发全解析
在探索设计原则和互联网通信基础之后,想必你已迫不及待想打造一款物联网设备。无论你是想为自己定制一款专属设备,还是怀揣着大规模量产的宏伟计划,制作原型都是最为明智的开端。
原型制作的重要性
制作原型益处颇多。在设计过程中,你难免会遭遇需要修改和迭代的问题。相比修改成百上千的产品,对单个原型进行调整可谓轻而易举。在物联网领域,我们通常需要并行构建三个部分:实体设备、赋予设备智能的电子元件以及与之相连的互联网服务。其中,互联网服务的修改相对成本较低且容易实现。而一旦产品投入生产,若要更改实体设备及其硅控制器,就必须召回每一件产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原型的设计旨在优化开发的便捷性和速度,同时具备易于更改和修改的特性。许多物联网项目都始于一个原型微控制器,通过电线连接到原型板(如面包板)上的各个组件,并放置在某种容器(如旧锡罐或激光切割盒)中。这种原型成本相对较低,但最终的成品可能更注重实用性而非精致度,且成本可能高于市场售价。
在原型阶段结束时,你将拥有一个能够正常运行的设备。它可能对你已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可以成为与朋友交流的话题。如果你计划投入生产,这个可展示的原型将有助于说服你自己、商业伙伴和投资者,让他们相信你的创意具有可行性和商业价值。
最后,制造过程将解决规模扩大和产品打磨的问题。你可以用印刷电路板(PCB)上的更小芯片替代原型微控制器和电线,用商业注塑成型的部件替代 3D 打印的塑料部件。最终产品的单台成本将更低,更具专业性,但修改成本也会大幅增加。
选择原型平台的理论考量
在选择原型平台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诸如“使用 Arduino 并在 Ruby on 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