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抑制剂的时间依赖性抑制及相关分析方法
在酶学研究中,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动力学特性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可逆抑制剂、慢结合抑制剂的相关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区分不同的抑制模式和确定抑制剂常数。
1. 不可逆抑制剂
不可逆抑制剂与酶分子结合后,会使酶永久性失活,无论经过多长时间或进行稀释,都无法使与这类抑制剂结合的酶重新激活,因此也被称为酶灭活剂。不可逆抑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 亲和标记或共价修饰 :抑制性化合物与酶结合,并对酶上具有催化活性的关键残基进行共价修饰。这种共价修饰涉及抑制分子的化学变化,且该过程基于在无酶催化反应的修饰位点上发生的化学反应。亲和标记不仅可作为酶活性的抑制剂,还是有价值的研究工具,一些化合物对特定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选择性,可用于识别酶催化循环中的关键残基。
- 基于机制的抑制 :抑制分子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被酶识别为底物类似物。通过酶的催化机制,抑制剂发生化学转化,形成无法再进行催化功能的E - I复合物。许多这类抑制剂通过形成不可逆的共价E - I加合物使酶失活,在其他情况下,抑制分子随后从酶上释放(非共价失活过程),但酶已被永久捕获在无法支持催化的状态。由于它们在活性位点通过酶催化机制发生化学变化,基于机制的抑制剂通常作为竞争性酶灭活剂起作用,在文献中有多种名称,如自杀底物、自杀酶灭活剂等。
2. 慢结合抑制剂的进展曲线
在慢结合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酶反应的进展曲线不会呈现简单可逆抑制剂所具有的产物与时间的线性关系。由于抑制作用的缓慢起始,产物随时间的形成是一个曲线函数。
当通过添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