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基础:从基本概念到模型应用
1. 基本概念
在流体力学中,对于层流和紊流的区分十分关键。在进行水力模型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几何尺度至关重要,需确保模型上的水流深度不过小。若模型上的水流深度过小,即便原型水流为紊流,模型上也可能出现层流,导致能量损失模拟不准确,使模型结果不可靠。
1.1 水流类型
根据水流速度与重力波速度的关系,水流可分为临界流、亚临界流和超临界流:
- 临界流 :当水流速度等于小振幅重力波的速度时,称为临界流。重力波可由水流深度变化产生。
- 亚临界流 :水流速度小于临界速度的水流。
- 超临界流 :水流速度大于临界速度的水流。
水流类型也可通过弗劳德数(Fr)来判断,弗劳德数是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对于矩形渠道,弗劳德数定义为:
[Fr = \frac{V}{\sqrt{gy}}]
其中,(y) 为水流深度。根据弗劳德数的值,水流分类如下:
- (Fr < 1) 时,为亚临界流;
- (Fr = 1) 时,为临界流;
- (Fr > 1) 时,为超临界流。
1.2 渠道术语
渠道可分为天然渠道和人工渠道,不同类型的人工渠道有不同的名称:
- 运河 :通常在地面开挖的长而坡度较缓的渠道。
- 水槽 :由木材、金属或混凝土制成,架设在地面以上的渠道。
- 陡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