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主要基于 Shaikh 等人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期刊 2025 年发表的开放获取综述《Applications, classifications, and challeng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cently developed metaheuristics for search and analysis》。
1 引言:为什么要再谈一次“元启发式算法”
元启发式算法已经不算“新鲜词”了。从 20 世纪末的遗传算法(GA)、粒子群(PSO)、蚁群(ACO)、模拟退火(SA),一路发展到今天各种“动物园”“游戏园”“人类行为模仿”的优化算法,任何做智能优化、智能设计、神经网络超参搜索、组合优化的人,几乎都绕不开这条路。
然而,算法越多,选择越难。Shaikh 等人的这篇综述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朴素”:他们把 2000–2024 年间出现的 162 种元启发式算法,按多个维度放在一个统一框架下,做了系统的分类和对比,包括:灵感来源、候选解运动方式、控制参数数量、搜索空间类型、探索–开发(exploration–exploitation)平衡、基准测试表现以及 24 种高被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等。

更重要的是,文章并不只是“堆算法名录”,而是试图用这些维度去回答几个核心问题:
-
<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