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及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研究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在当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日益紧密相连的背景下,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为了深入探究这一复杂关系,研究采用了非线性中介模型。
研究方法与数据
- 数据收集 :研究选取了 2001 - 2010 年中国 35 个工业部门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类年鉴,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选择这 10 年的 35 个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是为了采用统一口径的数据,并考虑研究数据的可得性。
-
变量测量
- 环境规制(ER) :用废气和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成本作为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并将其操作化为该成本的自然对数,以消除不同方差的维度和影响。
- 创新(R&D) :采用工业研发支出作为创新的代理变量,在研究中操作化为研发支出的自然对数。
- 产业竞争力 :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模型)计算 35 个工业部门的 TFP。计算时,资本投入(固定资产原值,亿元)、劳动投入(年均就业人数,万人)、能源投入(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作为输入指标;工业总产值(与 2001 年相比的不变价格)和环境污染指数的倒数作为输出指标,指数值越小越好。
- 控制变量 :为了解决未观察到的异质性问题,控制了产业层面的规模、市场和外资比例,分别用工业总产值的自然对数、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和外资占企业总资本的比例来衡量。此外,还引入了行业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
-
研究方法
:基于 Hayes 和 Preacher 提出的中介模型,使用三个包含二次项的非线性实证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 模型一:$TFP = θ_1 + c_1ER + c_2ER^2 + \sum_{i}β_iControls_i + ε_i$,用于检验环境规制对竞争力的总效应。
- 模型二:$R&D = θ_2 + a_1ER + a_2ER^2 + \sum_{i}β_iControls_i + λ_i$,检验环境规制对创新的影响。
- 模型三:$TFP = θ_3 + c’ 1ER + c’_2ER^2 + b_1R&D + b_2R&D^2 + \sum {i}β_iControls_i + η_i$,检验环境规制通过创新对竞争力的影响。由于怀疑研发(R&D)和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存在同时性,为模型三设计了工具变量,即同一行业类别的平均研发支出(INSTRUMENT R&D),并对模型进行调整。考虑到因变量 TFP 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使用基于面板的 Tobit 模型研究涉及 TFP 的关系;在检验 ER 和 R&D 之间的联系时,选择 OLS 模型。
实证结果
| 变量 | TFP(模型 1) | TFP(模型 2) | R&D(模型 3) | R&D(模型 4) | TFP(模型 5) |
|---|---|---|---|---|---|
| $ER_{-1}$ | 0.0111(0.841) | 0.1394**(2.219) | 0.0066(0.181) | 0.3607*(1.944) | - |
| $ER^2_{-1}$ | - | -0.0062**(-2.086) | - | -0.0168*(-1.945) | - |
| $ER_{-2}$ | - | - | - | - | 0.0430(0.697) |
| $ER^2_{-2}$ | - | - | - | - | -0.0023(-0.763) |
| $FIT R&D_{-1}$ | - | - | - | - | 0.2436***(2.883) |
| $FIT R&D^2_{-1}$ | - | - | - | - | -0.0090***(-2.855) |
| Size | 0.0424***(3.098) | 0.0510***(3.590) | 1.0835***(27.959) | 1.1043***(27.575) | -0.0188(-0.510) |
| Market | -0.3962***(-3.513) | -0.3490***(-3.059) | 0.4111(1.297) | 0.5309*(1.652) | -0.5391***(-3.730) |
| Fcapital | -0.0940(-0.489) | -0.0817(-0.429) | -1.9341***(-3.742) | -1.9121***(-3.710) | 0.0593(0.271) |
| Constant | 0.2655**(2.078) | -0.4607(-1.247) | 4.1526***(12.032) | 2.1550**(1.991) | -0.9319(-1.477) |
| Year | Control | Control | Control | Control | Control |
| Industry | Control | Control | Control | Control | Control |
| Chi2 | 54.28 | 53.99 | 1934 | 1955 | 120.0 |
| Observations | 315 | 315 | 313 | 313 | 279 |
| No. of industry | 35 | 35 | 35 | 35 | 35 |
注:z - 统计量在括号内。由于 1 年或 2 年滞后以及研发数据中存在一些缺失值,观测值不相等。 p < 0.01; p < 0.05; p < 0.1
从回归结果来看,模型 1 中 ER 的系数不显著,而在模型 2 中 ER 的系数为正且显著($c_1 = 0.1394$,$p < 0.05$),$ER^2$的系数为负且显著($c_2 = -0.0062$,$p < 0.05$),表明环境规制与 TFP 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同样,在检验环境规制对 R&D 的影响时,模型 3 中 ER 系数不显著,模型 4 中 ER 系数为正且显著($a_1 = 0.3607$,$p < 0.1$),$ER^2$系数为负且显著($a_2 = -0.0168$,$p < 0.1$),说明环境规制与 R&D 也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在模型 5 中同时引入 ER 和 FIT R&D 及其平方项时,ER 的相关系数变得不显著,而中介变量 R&D 与因变量 TFP 之间仍存在非线性关系($b_1 = 0.2436$,$p < 0.01$;$b_2 = -0.0090$,$p < 0.01$)。由此可以得出,创新在环境规制与竞争力之间起到了完全的非线性中介作用。
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对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
随着体育赛事赞助的日益普及,赞助品牌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
赞助与品牌危机背景
赞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为赞助商带来了竞争优势,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全球企业赞助成本不断增加,2016 年超过 60 亿美元,2017 年达到 62.8 亿美元。然而,赞助品牌危机也随之增多,赞助品牌危机指的是会影响赞助品牌形象并引发消费者对其不信任的负面事件。已有研究表明,赞助品牌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有影响,例如东芝因笔记本软件缺陷支付巨额赔偿,使 2000 年亚洲杯吸引力下降。
品牌危机归因与品牌关系规范
- 品牌危机归因 :归因理论为解决哪种赞助品牌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影响最大的问题提供了工具。当赞助品牌危机发生时,消费者会形成两种归因:能力归因和道德归因。能力归因指品牌危机是由能力不足导致的,如 2013 年大众汽车因技术不成熟,其产品的直接换挡变速箱出现问题;道德归因指品牌危机是由不道德行为导致的,如 2014 年麦当劳被发现用腐肉制作汉堡。
- 品牌关系规范 :品牌关系规范衡量消费者与赞助品牌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交换型品牌关系规范和公共型品牌关系规范。公共型品牌关系规范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良好、稳定且常规,消费者认同品牌愿景并愿意为之付出;交换型品牌关系规范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是短期、高利润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能带来的利益。
综上所述,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揭示了创新在其中的非线性中介作用,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的研究则为赛事组织者应对赞助品牌危机提供了理论参考。通过对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为实际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规制、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及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研究
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分析与启示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逻辑。环境规制与创新、竞争力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并非环境规制强度越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竞争力提升就越明显。在一定范围内,适度的环境规制可以刺激企业增加创新投入,从而提升竞争力;但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某个阈值后,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过大的成本压力,反而抑制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企业而言,这启示它们要合理应对环境规制。一方面,企业应积极响应环境规制,将其视为推动自身创新的契机,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更环保、高效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在提升环境绩效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要避免过度创新投入,因为过多的创新投资可能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回报,甚至可能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承受能力,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引导性,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而不是单纯地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数据方面,使用的是行业层面的数据,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企业层面的实际情况。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获取企业层面的数据,以更准确地验证相关理论。
研究仅基于中国的数据进行分析,其结论的普遍性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未来可以在其他发达国家或新兴经济体中进行类似的研究,以检验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在变量测量方面,用污染治理设施的成本作为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环境政策的实际效果;用研发支出衡量创新,也只能体现企业的技术投入,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创新活动。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全面、准确的变量测量方法。
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研究的实验设计与结果
为了深入研究赞助品牌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以及品牌关系规范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情景实验。实验分析了赞助品牌危机归因(道德归因与能力归因)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以及品牌关系规范(交换型品牌关系规范与公共型品牌关系规范)的调节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赞助品牌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程度不同。道德归因的赞助品牌危机往往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负面影响更大。这是因为道德问题涉及到企业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消费者对这类问题更为敏感。
品牌关系规范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公共型品牌关系规范下,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较为紧密,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较高,因此赞助品牌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交换型品牌关系规范下,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带来的实际利益,一旦赞助品牌出现危机,消费者对体育赛事品牌的评价会大幅下降。
对体育赛事组织者的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体育赛事组织者在选择赞助商时,应更加谨慎。要对赞助商的信誉和道德状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形象的企业作为赞助商。
当赞助品牌危机发生时,赛事组织者应根据品牌关系规范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于与消费者建立了公共型品牌关系规范的赞助商,赛事组织者可以与赞助商共同合作,积极应对危机,通过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加强信息沟通、承诺改进等,来减轻危机对体育赛事品牌评价的影响。对于交换型品牌关系规范的赞助商,赛事组织者可能需要更加果断地采取措施,如更换赞助商等,以保护体育赛事的品牌形象。
赛事组织者还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及时向消费者传递赛事的相关信息,增强消费者对赛事的信任和认同感。这样,即使遇到赞助品牌危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消费者的情绪,减少危机对赛事品牌评价的冲击。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环境规制、创新与企业竞争力以及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看似不同的领域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无论是企业还是赛事组织者,都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关系的存在,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方面,可以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具体影响机制;在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方面,可以研究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应对机制,以更好地保护体育赛事的品牌形象。
以下是一个 mermaid 流程图,展示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的应对流程:
graph LR
A[赞助品牌危机发生] --> B{判断品牌关系规范类型}
B -->|公共型| C[与赞助商合作应对危机]
B -->|交换型| D[考虑更换赞助商]
C --> E[加强信息沟通与承诺改进]
D --> F[寻找新赞助商]
E --> G[稳定赛事品牌评价]
F --> G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体育赛事的健康运营。
| 研究领域 | 主要发现 | 启示 |
|---|---|---|
| 环境规制与企业竞争力 | 环境规制与创新、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创新起完全非线性中介作用 | 企业合理应对规制,政策制定者科学制定政策 |
| 体育赛事赞助品牌危机 | 道德归因危机影响更大,品牌关系规范有调节作用 | 赛事组织者谨慎选赞助商,合理应对危机 |
超级会员免费看
109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