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诊断与治疗结论的共识机制解析
在医疗领域,对于复杂难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往往需要多位专家共同参与会诊。会诊是一种多人针对单一目标且有沟通的群体决策方式,会诊专家通常具有医疗行业“晚熟型”的权威禀赋特征,同时他们对于诊断和治疗结论有着不同的偏好。
1. 会诊基础要素
- 会诊专家数量 :除临床主治医生外,会诊专家数量应在三人及以上,参与会诊的专家数量优选为五人及以上,且最好为奇数。
- 会诊聚焦问题 :主要聚焦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病情复杂的难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问题。
2. 会诊关键指标
- 诊断与治疗结论偏好
- 设一组会诊专家为 (S_1,S_2,\cdots,S_n),他们对难治疾病 (H) 的诊断和治疗结论偏好可用主观概率 (P_1,P_2,\cdots,P_n) 描述,且 (0\leq P_i\leq1)。
- (P_i = 1) 表示会诊专家 (S_i) 的诊断和治疗结论主观上最可能是难治疾病 (H);(P_i = 0) 表示 (S_i) 的结论最不可能是 (H)。
- 临床主治医生 (S_1) 在会诊前通常对难治疾病 (H) 有自我诊断结论的主观偏好 (P_1),一般 (P_1\leq0.60),典型范围在 (0.40) 到 (0.60) 之间,这意味着临床主治医生难以确诊难治疾病 (H)。
- 会诊专家可信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