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器指令集详解
1. 引言
在微处理器的研究中,指令集作为程序员与硬件的接口,是分析程序性能的关键。尽管我们期望尽可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编程,但理解 CPU 提供的指令类型,能让我们找到实现特定功能的不同方法。本文将以 ARM、PIC16F、TI C55x 和 TI C64x 这四种 CPU 为例,深入探讨指令集相关知识。
2. 计算机架构与汇编语言基础
2.1 计算机架构分类
计算机架构主要分为冯·诺依曼架构和哈佛架构:
- 冯·诺依曼架构 :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组成,内存同时存储数据和指令。CPU 中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内存中的指令地址,通过取指、译码和执行指令来工作。这种架构允许通过改变指令来改变 CPU 的行为,将指令内存与 CPU 分离,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有限状态机。
- 哈佛架构 :具有独立的数据和程序内存,PC 指向程序内存。这种架构使得编写自修改程序较为困难,但由于程序和数据内存分离,能为数字信号处理提供更高的性能。实时信号处理对数据访问系统要求高,哈佛架构的双内存和独立端口能提供更高的内存带宽,便于数据在合适的时间移动。如今,大多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采用哈佛架构,例如世界上大多数电话通话至少会经过两个 DSP。
此外,计算机架构还可根据指令集和执行方式进行分类:
-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 :提供多种可执行复杂任务的指令,使用多种不同长度的指令格式。
-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 :指令相对较少且简单,通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2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