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布型联想记忆网络的可靠性与量化效应分析
1. 引言
赫布型联想记忆(HAM)凭借其简单的架构和明确的时域行为,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众多研究聚焦于分析其动态行为以及估算存储容量。例如,有人提出用统计神经动力学分析自相关联想记忆的动态行为以估算存储容量,也有人证明在要求完美回忆时,网络渐近可存储约$N/(2\log N)$个模式($N$为网络神经元数量)。为提升存储容量,研究者提出采用频谱策略构建记忆矩阵,或引入高阶关联项。
然而,要将HAM应用于实际,需将其开发成专用硬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光电子学是实现物理硬件的主要技术,但大规模网络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互连故障对HAM的影响,虽神经网络有容错能力,但需明确容错程度并定量估算结果;二是随着存储模式数量和网络规模增加,所需突触面积大幅增大,因此有必要对互连值进行量化。
2. 赫布型联想记忆类型
2.1 线性联想记忆
Hopfield提出的自联想记忆模型备受关注,它由大量简单处理单元互连构成。对于含$N$个神经元的网络,每个神经元$i$通过连接权重$T_{ij}$接收来自神经元$j$的输入。假设存储$M$个二进制向量$\mathbf{x}^k = [x_1^k, x_2^k, \cdots, x_N^k]$,连接矩阵$T = [T_{ij}]$根据是否有自连接分为非零自连接(NZA)和零自连接(ZA)两种情况:
- 非零自连接(NZA):$T_{ij} = \sum_{k = 1}^{M}(2x_i^k - 1)(2x_j^k - 1)$
- 零自连接(ZA):$T_{ij} = \sum_{k = 1}^{M}(2x_i^k - 1)(2x_j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