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森林分类器:原理、构建与应用
在机器学习领域,分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作为一种强大的分类算法,在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上表现出色。本文将深入探讨随机森林的原理、构建过程、数据集采样方法以及其在分类和回归中的应用。
1. 监督学习与决策树
机器学习算法主要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监督学习又可进一步分为分类和回归问题。决策树是监督学习中常用的算法,它是一种树状结构,用于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决策树通过熵(衡量数据集中的随机性或不可预测性)和信息增益(衡量数据集分割后熵的减少)来构建。
决策树在构建时仅使用相关特征,为了提高准确性,树可能会构建得很深,以学习高度不规则的模式,但这容易导致过拟合问题(即低偏差和高方差)。随机森林就是为了解决决策树的过拟合问题而提出的。
2. 随机森林分类器概述
随机森林是一种由多个决策树组成的分类算法。每个决策树都会对类别进行预测,最终通过多数投票的方式选择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类别。随机森林属于集成分类器,由贝尔实验室的Tin Kam Ho于1995年首次提出。
随机森林在训练阶段通过构建多个决策树来工作。其主要优点是由于使用了多个树,训练量相对较少,并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系统的准确性很高。随机森林基于装袋(Bagging)概念,与决策树的区别在于,随机森林在寻找根节点和分割特征节点的过程是随机的,规则通过信息增益和基尼指数形成。
2.1 重要术语解释
- 熵(Entropy) :衡量数据集中的随机性或不可预测性。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