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人工智能中的框架问题
1. 框架问题命名背后:机械化之梦
在深入探讨框架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命名由来。关于框架问题存在一场争论,一部分围绕其名称以及该名称所指代的具体问题,另一部分则是谁有权使用这个名称。一些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及其支持者认为,人工智能框架问题只是变化逻辑中的一个技术问题,由麦卡锡(McCarthy)和海斯(Hayes)在1969年首次提出,并且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已得到解决。他们还声称,声名狼藉的“框架问题”是烦人的哲学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超级问题”,与真正的人工智能框架问题毫无关联。然而,这种“两个框架问题”的说法并不合理。
要理解框架问题的命名,我们得先了解逻辑、机械化梦想、理性和计算机是如何相互关联的。19世纪中叶至晚期以及20世纪初,在被忽视了数千年后,逻辑再次受到哲学家和数学家的密切关注。在这个时期,逻辑得到了发展和繁荣,并且被视为人类思维的形式化。1854年,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出版了著名的《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揭示了逻辑与思维的联系。
与此同时,古老的机械化梦想也有了新的可能性。17世纪,哲学家和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发明了一种原始的机械计算器,并表示:“如果出现争议,两位哲学家之间就不再需要像两位计算者之间那样进行争论。他们只需拿起铅笔,坐在算盘前,相互说(如果愿意,也可以叫上一位朋友来帮忙):让我们计算吧。”
而哲学家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工作开始实现了机械化的梦想。他在1879年发表的《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旨在通过捕捉“纯思维”,摆脱普通语言的不精确性和模糊性。算术的重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